因为“一带一路”,他们的人生更精彩

发布时间:2024-12-28 12:24:40 来源: sp20241228

  图为拉娜和自己孩子尼基塔的合影。   拉 娜供图

  图为在故乡田园里的曼苏尔。   曼苏尔供图

  图为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哈斯(左)。   哈 斯供图

  图为演讲中的伯纳德。   伯纳德供图

  2019年,加纳广播电视台编辑戴安娜(右)在贵州省一处苗寨与热情好客的苗族少女合影。   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

  扫码观看视频

  近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从2017年至今,本报记者先后拍摄采访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位青年。因为各种原因,他们与“一带一路”结缘。他们的人生,也因“一带一路”更加精彩。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本报专访了其中5位青年,了解这些年来,他们与“一带一路”双向奔赴的故事。

  

  “‘一带一路’让我感受到梦想成真的快乐”

  ——拉  娜(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你好,杨,好久不见!”在微信上,Svetlana Babina(中文名“拉娜”)用中文跟本报记者打着招呼。

  拉娜来自塔吉克斯坦,今年32岁,曾是塔吉克斯坦负责东亚事务的外交官,现在一所大学读博士,研究东亚文化。

  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召开。作为塔吉克斯坦的青年代表,拉娜来到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参加活动。

  “那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它的美丽和繁荣令我深受震撼。”拉娜对本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对拉娜的第一次采访,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在采访中,拉娜身穿火红色的塔吉克斯坦传统服装,笑容灿烂。她对本报记者提了一个要求,希望可以入乡随俗,用中文做自我介绍。

  于是,拉娜就在采访现场学起了中文。“我是塔吉克斯坦人”——字不多,但是因为发音方式问题,拉娜说得很吃力,但认真。“我不仅要说出来,还要说准确,这是我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也是我对中国朋友的尊重。”拉娜说。

  采访在一片欢笑声中完成,拉娜那青春洋溢的微笑和用快乐的声音喊出的那句“我是塔吉克斯坦人”被摄影机完美地记录了下来。

  时光飞逝,6年之后,拉娜已经从一位青春女孩变成一位年轻的妈妈。她给本报记者分享了自己和孩子Nikita(尼基塔)的合影。

  谈起“一带一路”,她兴奋地对本报记者说:“‘一带一路’给我的人生创造了奇迹。”

  拉娜一直有个留学梦。成为宝妈后,如何平衡生活、工作和学习让她手忙脚乱。她想去海外留学读博士,但却因为抚养孩子的缘故久久无法成行。

  她把自己的烦恼发表在社交媒体上。让她没想到的是,这则对生活的叹息却给她的事业带来了转机。

  原来,2017年和她一同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伊朗代表看到她的状态后,主动联系了她,给她指点了一个可以兼顾学业和家庭的方法。

  “我没有想到,在‘一带一路’活动中认识的朋友,帮我实现了梦想。”拉娜告诉本报记者,在伊朗代表推荐下,自己成功投递了博士申请并被录取。现在的拉娜已经开始了博士学业之旅,孩子也依然跟在身边。

  “‘一带一路’让我感受到梦想成真的快乐。”拉娜对本报记者说,“与不同国家的朋友们相识相知、互相帮助,我的人生收获了新的机遇。我现在学习的方向是东亚研究,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这是我感兴趣的领域,我相信未来自己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宽容和接纳,是‘一带一路’倡议给我的重要启示”

  ——曼苏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曼苏尔是一位来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青年,今年29岁,目前是一名土木工程师。

  6年前,他以清华大学留学生的身份,参加了第一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

  “我收到大学的邀请,因为当时我是学校里唯一来自阿联酋的学生。”曼苏尔对本报记者说,“在活动中,我有幸结识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青年代表,他们每个人都代表了‘一带一路’上多样文化的不同侧面。这一经历丰富了我的生活,至今我仍怀念与其他成员在一起的时光。他们向我讲述了很多关于自己国家文化、教育和贸易的故事。”

  曼苏尔告诉本报记者,在那次活动中,自己学到了受益一生的信条。

  “直到今天,我仍记得一位朋友告诉我的非洲谚语——‘不要看树叶在风中摇晃和争斗,而要深入土壤,观察根部相亲。’那使我明白,人类会有外表、肤色、文化和信仰分别,但要认识到不同皮肤下我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宽容和接纳,是‘一带一路’倡议给我的重要启示,这让我有信心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曼苏尔对本报记者说,“今年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一直在关注,许多国家都因‘一带一路’而享有繁荣。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新的贸易和商业渠道,这让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用贸易的方式作为财富的来源,而不是去抢劫和侵略。当所有人都能共赢时,我相信我们可以共同拥有更美好、和平与和谐的未来。”

  这些年来,曼苏尔从中国游历到其他多个国家,见证时间的流逝,结识众多朋友,这些经历帮助曼苏尔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世界。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生活了7年,每次回来都对这个国家的发展感到更加惊讶。”曼苏尔对本报记者说,“第一次见面时,你曾问我,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应该是什么词。我的答案是幸福。今天你又问我,我的答案依然不变,幸福,是中国留在我心中最深的印象。”

  “当各国团结一致时,美好的事情就会发生”

  ——哈  斯(孟加拉国)

  “你好,杨,10月18日是我的生日,我刚满26岁,谢谢《人民日报海外版》在这一天采访我,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Hassib Al Hassan Rizve Redoy的名字很长,人很风趣。“大家都叫我Hassib(哈斯)。我来自孟加拉国达卡市,在一家国际非政府组织工作。2018年,我参加了在长沙和南京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距离现在已经过去5年了。”

  哈斯告诉本报记者,自己之所以报名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可以让自己与多元文化和创新思维建立联系。“我对青年发展和遗产保护的热情与论坛的目标不谋而合。此外,有机会亲自到中国学习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非常有吸引力的经历。”哈斯说。

  在中国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给哈斯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以前我是个很内向的人,不敢在人前大声说话。”哈斯说,“但是第一次来中国参加‘一带一路’活动,我就迈出了人生中勇敢的第一步。”

  直到现在哈斯仍然记得自己在长沙市的那次演讲。“在‘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开幕的第一天,我在至少500人面前发表了演讲。那是我第一次在国际观众面前演讲。”哈斯说,“一开始我紧张得说话磕巴,可是当我看到台下各国青年代表鼓励和支持的眼神,我瞬间就有了勇气。”

  “‘一带一路’让我更加自信。”哈斯告诉本报记者,现在的他,在做事情时充满自信。

  哈斯认为,在中国参加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活动推动了自己的成长,培养了自己对世界的责任感。

  “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论坛期间建立的友谊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社交和职业生活。论坛对艺术、文化和遗产的展示是一次让我大开眼界的旅程,加深了我对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哈苏说。

  在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之后,哈斯开始自己的国际交流之旅。

  “我参加了许多联合国组织的国际会议和交流活动,还有幸与气候保护领域的杰出人物进行互动。”哈斯说。

  哈斯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真正令自己感到惊叹和鼓舞。“这一连接不同国家、文化和人民的宏伟愿景,沿着古代贸易路线,搭建通往更加光明未来的桥梁。”哈斯说,“通过参加‘一带一路’相关活动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看到了中国的热情好客和文化的丰富性,以及全球合作的无限可能性。这一倡议不仅仅关乎发展,更关乎培育友谊和分享知识。这一倡议向我展示了当各国团结一致时,美好的事情就会发生。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广阔多样的世界中,我们都是相互连接的,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充满活力和团结的全球社区。这将不仅对我们产生持久的影响,也将对未来的一代产生影响。”

  “我的生活因‘一带一路’而受益多多”

  ——伯纳德(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我的生活因参与‘一带一路’相关活动而受益多多。”西蒙·伯纳德是一位来自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26岁青年代表,前不久,他参加了新一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他对本报记者说,“这个平台为我打开了机会之门,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我的职业生涯。”

  伯纳德说,坦桑尼亚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坦桑尼亚的代表,通过‘一带一路’,我有幸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领袖、专家和专业人士建立了联系。这个扩大的人际网络不仅拓宽了我的全球视野,还帮助我建立了与各国青年在文化交流、文学和和平倡导方面工作的合作伙伴关系。”伯纳德说。

  伯纳德认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活动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为我提供了技能和信心,并帮助我争取到了成为国际会议口译员的机会。”伯纳德说,“我有幸在一些重要活动中担任口译工作,如今年7月3日的中国(山东)—坦桑尼亚经济贸易合作论坛、9月25日的中国—坦桑尼亚投资论坛,以及9月4日的中国(重庆)—坦桑尼亚经济贸易大会。这些经历使我能够克服语言障碍,促进来自不同文化的参与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这不仅提高了我的语言能力,还让我能够为国际合作作出贡献。”

  7月25日,伯纳德接受了坦桑尼亚媒体的采访。“这次采访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分享我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活动的经历,并讨论青年参与全球倡议的重要性。”

  伯纳德高兴地告诉本报记者,自己刚刚被选为国际著名演讲论坛的演讲嘉宾。“这个机会让我能够站在全球舞台上,分享我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获得的见解和经验。”伯纳德说,自己的演讲将聚焦于年轻人如何推动积极变革、文化交流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密切联系,“这是一项荣誉,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机会,我希望可以通过参加演讲,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和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青年发展和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向世界张开友好合作的双臂”

  ——戴安娜·弗森(加纳共和国)

  “杨!好久不见,今年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你看了吗?”10月19日,加纳广播电视台编辑戴安娜给本报记者发送了一条微信语音,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点赞。“高峰论坛有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华参会,注册总人数超过1万人,这实在是太棒了!”

  作为一名资深的年轻记者,戴安娜一直致力于报道中非合作和中非友谊。2019年,她来到北京参加“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并和本报记者相识。戴安娜性格开朗热情,很快受到了访学团成员的欢迎,并和本报记者成为了朋友。

  “杨,还记得我们一起制作的那部微纪录片吗?我在我们的视频网站官方账号上发出来了,等会发你链接,作为送给你的礼物。”戴安娜说。

  “你能相信吗?在中国西部大山深处的山谷中,有一条名叫乌江的江,在乌江上空,有一座钢铁大桥横亘天际,连接了两座大山,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点开视频,戴安娜热情洋溢的主持形象映入眼帘。在视频中,戴安娜讲述了中国贵州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团结政策、脱贫攻坚战以及中国广东省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她走进贵州毕节的大山里,和84岁的脱贫老奶奶热情拥抱;她站在乌江的船头,把中国俗话“要想富、先修路”翻译给本国观众;她走进苗寨,询问少数民族少女护肤养颜的美容秘诀;她站在珠江的船头,看广东省广州市的万家灯火,感叹中国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什么是中国力量?”戴安娜对本报记者说,“在过去的70多年中,中国人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转变,勤劳的中国人发展靠的不是对外侵略、扩张和掠夺,而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点一点地奋斗。从尊重传统到开拓创新、从经济发展到环境保护、从消除贫困到创造繁荣、从独立自强到开放包容,中国正在用行动向世界证明什么样的道路才是正确的发展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向世界张开友好合作的手臂,对我们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如果有人要问我打开未来机遇之门的钥匙在哪里?我会说,中国,中国,中国!”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