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08:26:46 来源: sp20241205
在端午这样一个传统节日,我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做香包,这些传统习俗最短也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们曾经怎么过节、如何生活?这些留下了许多痕迹,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度重视,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焦点访谈》栏目推出系列节目“活起来、火起来”,聚焦博物馆和老街古村里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端午时节,一场以“端午习俗”为主题的游学活动正在汉中博物馆里进行。在博物馆青铜器展区,老师带着同学们找到了千年前古人过节时用到的器具。找寻完传统文化的印记,在几位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始了自己的端午仪式。点上香炉,做一个艾草花束,最后在额上点上雄黄。穿越千年的时间,在博物馆里体验这些自古流传的习俗,同学们和古人相遇在了端午这个节日。
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中是汉江的发源地,也是汉文化的发祥地,诸多文物和古迹,都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延绵不绝。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汉中博物馆时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这几年,每到中国传统节日,汉中市博物馆都会举办特色活动,春节寻龙,元宵猜谜、投壶,清明上巳点茶印染,从文物身上找寻传统的印记。
六月的周末,山西运城博物馆刚开门,大厅里就排起了长队。队伍最前面,每个人都领到了一个精致的小本子,可以盖上漂亮的印章。运城13个县共有10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卡集章,则是今天许多年轻人出游时的新爱好。这两年,运城博物馆也推出了自己的文旅印章,许多人都被这些印章吸引而来。
从4500万年前类人猿的下颚化石开始,运城博物馆的藏品讲述了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和传承。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运城博物馆考察时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如何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这两年,博物馆进行了许多尝试。增加二维码提供辅助信息,增设AI语音设备提供讲解,采集文物数据,让公众利用3D互动画面近距离观赏细节。不过对许多现场参观者来说,要了解展品背后的历史和故事,他们更希望有专门的人带领参观。
2022年,运城博物馆一年的参观人数大约15万人次,2023年增长到40万人次。原本馆里的讲解员无法满足这么多参观者的需求,一支志愿者讲解团成为许多观众跟随的对象。
怎么让参观者更好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博物馆会定期组织讲解员进行学习、考核,志愿者们还会相互交流讲解内容,学习专业知识,对每一个讲解的故事精雕细琢。
为了更好地利用馆藏文物,每隔一段时间,运城博物馆不仅会对展出的文物进行替换,这两年还与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了解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最近,博物馆正在对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展品进行调整,把合作院校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同学们请到了馆里。这几年,他们一直在运城进行考古发掘,在师村遗址发现了当时人们用陶土和石头制作的蚕蛹形状物品,证明了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养蚕缫丝。他们考古出土的成果,就在博物馆展出。
运城博物馆不断挖掘文物价值,用更专业的知识满足更多观众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还有一些博物馆,则在探索展陈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打造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扬州大运河,中国大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关注大运河,指出: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2021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如同一艘停泊在古运河边的大船,请大家来领略中国大运河的魅力。
在第一个展厅,观众们走进5D体验展区,仿佛登上一艘快船,从杭州出发,一路北上,经过苏州、常州、扬州,途经徐州窑湾古酱园,来到沧州,从天津的三岔河,最终抵达北京。日行千里的感觉,让人流连忘返。
汪方慕颜和她的同学是扬州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最近他们研究的课题就是如何活态传承运河文化,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他们找到了理想的观摩案例。在复刻的沙飞船里,他们体会大运河上乘坐豪华客船出行的舒适与惬意。在实景打造的运河街肆,他们一路感受大运河沿岸的市井民生。
在博物馆地下一层,还有一个特殊展厅,运河迷踪展,与其说这是一个展览,更不如说是一次密室体验,这也是汪方慕颜和她的朋友这次到博物馆最想体验的项目。密室里的每一关,都运用虚拟影像和实际模型相结合的手段,在玩家探索的同时,学习和掌握古代中国人是怎么利用运河沟通南北、活跃经济的。通关后,每个人这一路上过关的选项会被记录后打分,了解知识越全面,分数就越高。
把文化融入场景中,把知识藏在展品背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充分利用了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与运河有关的科学技术,呈现了大运河承载的丰富文化和内涵,从2021年开馆后,每到节假日几乎总是提前约满。
6月8日,湖南博物院推出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多媒体大展,观众在虚拟数字艺术与实体空间里感受汉代文化,和珍稀文物亲密接触。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小学生们把简牍上记载的故事排练成剧,搬上博物馆的舞台。
在河南殷墟博物馆,车马坑发掘现场被搬到了展厅里,考古工作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