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广东自贸试验区 进出口3335亿元同比增29%

发布时间:2024-11-27 16:37:39 来源: sp20241127

  上半年广东自贸试验区 进出口3335亿元同比增29%

  9年来实际利用外资539亿美元,累计制度创新成果696项

  南方日报记者 唐子湉 唐亚冰 黄天儒

  7月30日,广东自贸试验区上半年“成绩单”出炉:1—6月实现进出口3335亿元,同比增长29%,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以全省万分之六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7.6%的外贸进出口和1/4的实际利用外资。

  当天举行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九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省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张劲松介绍,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经济指标位列全国第一梯队,营商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集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粤港澳合作成效显著。

  9年来外贸进出口

  年均增速24%

  横琴天阔云舒,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已聚集80余家企业,擦亮强“芯”名片。从边陲小岛到开发热岛,横琴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等“四新”产业加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已落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8家,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1家。

  前海高楼林立,国际金融机构集聚成势,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类金融机构集聚地,注册金融企业突破4万家,融资租赁企业超1800家,约占全国15.9%。

  南沙大道纵横,小马智行无人全自动驾驶出租车畅行无阻。这里形成了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海洋科技等先进制造业以及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南沙口岸,今年上半年出口汽车超过16.3万辆,同比增长48.5%。

  放眼广东自贸试验区,这片116.2平方公里的土地发展动能澎湃,外向型经济活力涌动——

  9年来,外贸进出口由2015年1047亿元增长到2023年58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4%;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39亿美元,年均增长近60亿美元;税收收入由2015年574亿元增长到2023年1094亿元,年均增速达8.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2万亿元,年均增量超1300亿元;带动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国内生产总值由2015年2244亿元增长到2023年5260亿元,增长超1倍。

  目前,区内实有企业超29万家,吸引105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20个,集聚总部企业220家。

  在金融领域,广东自贸试验区搭起一座座金融“开放之桥”,成为金融改革开放、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吴燕生介绍,截至6月底,广东自贸试验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结算量占全省1/3,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占全省1/6,累计办理自由贸易(FT)账户资金业务4.9万亿元。外汇局率先在南沙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实施便利优质企业经常项目资金收付等13项试点,截至2024年6月末,累计办理试点业务1.77万笔,累计交易金额369.2亿美元。

  另一方面,新业态发展迅猛。截至6月底,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融资租赁交付飞机286架和船舶141艘,国际分拨集拼进出口额突破2059亿元。

  “接下来,希望广东进一步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作用,探索更多制度创新,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同时,在更多领域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粤投资,促进外资外贸融合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韩永辉说。

  43项制度创新成果

  在全国复制推广

  不久前,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一批购自华东的灵芝孢子油原料,通过广药(珠海横琴)医药进出口公司运往澳门加工。“得益于‘二线’出口退税政策,货物进横琴即可申请退税,缓解资金压力。”该公司总经理朱振宇对今年3月1日实施的分线管理政策深有体会。

  “政策实施4个多月来,人、车、货物通行平稳有序,内地居民、旅客经‘二线’进出横琴岛的便利性是不变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统计局局长李国辉在发布会上介绍,经“一线”横琴口岸从澳门进入横琴合作区的货物免保税政策得到进一步拓展,免税进口主体进一步扩大,不予免税商品清单大幅缩减;横琴企业生产的含进口料件在合作区加工增值达到或超过30%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截至6月底,横琴免税进口主体达86家。

  跨境贸易检验检测标准“软联通”、首创港澳律师执业孵化站、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技术调查官制度……广东自贸试验区聚焦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粤港澳合作等领域,突破瓶颈、疏通堵点、激活全盘,实现“从0到1”的制度创新、“从1到N”的辐射带动。

  9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9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43项,占全国集中复制推广的25.75%,超过四分之一,在全省复制推广216项;发布制度创新案例301个,列入全国最佳实践案例8个,占全国的9.52%。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制定出台6个方面20条重点措施,获准全国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张劲松说。

  如今,各项制度创新不断升级,持续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在前海,现场提交相关材料后,使用录音录像“双录”签名新模式,深圳市固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企业代表龚秋明足不出户就领到了营业执照。这一模式在前海推行后,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省3800万元。

  各项制度创新不仅惠及市场主体,也让港澳居民收获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南沙创业的香港青年陈迪峰,是首批在内地享受参保缴费跨境携带便利服务机制的人员之一,“现在,跨境参保缴费更加便捷了,只需要在手机上操作,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免参养老、失业保险的相关手续。”他分享道,“不仅如此,港澳人员免缴社保政策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而言,避免了重复缴费,减轻了企业负担。”

  随着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三地民众往来更加便利。目前,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港澳建筑师、工程师等24类专业人士备案即可执业;设立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20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创业团队2251家。

  如今,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港澳资企业2.6万家,实际利用港澳资509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九成以上,成为全国港澳投资的首选地。

  张劲松表示,下一步,将加强首创性、集成式探索,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贡献自贸试验区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