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3:15:33 来源: sp20241215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作为第一份针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出台的政策文件,《行动计划》从关键指标、重点领域、基础支撑、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6年的发展量化指标,以加快推动标识解析规模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主要包括标识编码和解析系统两大部分。其中,标识编码相当于“身份证”或者“门牌号”,为工业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物理实体(如零部件、机器、产品等)、每一个数字对象(如算法、工艺记录、关键数据)赋予全球唯一编码。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标识解析体系能够对工业互联网中的各类主体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确保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可控,促进工业互联网与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
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曾西平介绍,作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供应商,泰尔英福通过不断增强标识应用服务和产品能力,有序扩展接入标识服务体系的企业数量。例如,公司与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于产业链上下游,把原材料、产品等数据注册成标识。生产过程中,通过APP扫码方式,快速获取原材料产地、设备厂家等相关信息,辅助生产控制与决策,减少手工填写的错误率,保障产品质量。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上线超过330个,服务企业超40万家,日均解析超1.5亿次,拓展至46个行业。为推动标识解析体系由“建”到“用”,《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服务企业突破50万家,应用拓展至60个行业,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3亿次以上。同时,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
在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总经理车涵看来,当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应用依然集中在产品设备层,以质量追溯、设备管理为主,过程流程层和产业资源层的应用相对较少,而这些才是充分发挥标识解析体系“多跨”(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能力优势的场景。究其原因是应用生态尚未形成,供应商体系,编码、接口、数据、交互等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定制化开发成本高、周期长。
针对企业发展实际,《行动计划》给出更具体的支撑举措。例如,在基础设施方面,增强顶级节点服务能力,提升节点支撑规模应用水平;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强标识解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在产品服务方面,加强标识解析与企业信息系统、平台、工业APP等软硬件适配,培育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在安全保障方面,推动标识解析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健全标识安全保障体系。
“规模化应用的前提是,能够解决企业生产运营难题或带来实际收益,激发其应用动力。”曾西平表示,《行动计划》从企业底层需求出发,探索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标识产品工具和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在各流程场景下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并实现降本增效。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数据功能完善行业标准,构建行业数据字典、行业数据资源池等标识化信息服务模型,完善工业互联网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标识应用规模化升级。
(责编:方经纶、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