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林区发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24-12-31 03:08:29 来源: sp20241231

  核心阅读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15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面临新的发展课题。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针对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着力进一步激发集体林业发展活力。各地围绕“钱从哪里来”“效益怎么提高”等问题,探索创新林业经营方式,畅通林权融资渠道,有效促进兴林富民。

  分散的林地适度集中,规模出效益,林农增收益

  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景溪村,竹海绵延。初冬时节,村民潘忠根天天往竹林里跑,“前段时间种下一批大球盖菌,菌丝已经长出来,覆土后要留意温湿度,隔三差五浇浇水。”他身后的林间空地上,一片片冬笋、羊肚菌长势正好,“一直能采收到12月份,民宿和饭店都抢着要呢。”

  景溪村的1.28万亩林地分布在两侧山上,80%都是毛竹。2018年,在当地林业部门指导下,村里组建起毛竹专业合作社,到去年底,全村所有林农陆续通过资源资产折股入社,实现统一经营。

  为啥要抱团发展?“村里人均10多亩竹林,过去守着好资源难做大。”景溪村党支部书记黄大伟说,“这里海拔六七百米,林地东一块、西一块,山路崎岖,再加上这些年竹材价格走低,人工费用上涨,大家都不愿意多投入。”

  “集体林地确权到户后,林地细碎化现象不利于林业规模化经营,制约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寒说,我国90%的集体林是农户家庭经营,鼓励集体林权流转,有助于推动林地适度集中经营、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农户收益,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

  分散的林地适度集中起来,小山村发展提速。黄大伟说,依托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项目,景溪村拿到152万元扶持资金,修建了4.5公里林道。合作社统一集中采伐,每百斤竹材生产成本降低0.5元,售价提高1元。村里还将竹林基地与民宿、漂流、生态研学项目结合,带火了森林旅游。去年,景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13万元,发展农家乐和民宿近60家。

  “毛竹长到第四年开始出笋,如果多年不采伐,老竹材质会下降,甚至干枯倾倒,造成竹林退化。”黄大伟说,在合作社组织下,林农定期上山养护,去老留新,让老竹林重焕生命力。

  为更加高效整合碎片化林地资源,《方案》提出支持各地组建林权收储机构,采取市场化方式收储分散林权。

  安吉县林业局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柴庆辉介绍,通过竹林流转,全县村集体年均增收65万元,农户户均增收6751元。在林权流转基础上,安吉还实施竹林增汇工程,建立起“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全链条体系。

  “现在大伙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真正吃上了竹林饭。”潘忠根感慨。前不久,村里获得碳汇收储交易股本金收益450多万元,按照村集体30%、农户70%比例进行分配。下一步,村里打算强化林下经济品牌建设,提升竹笋等林下产品附加值。

  从全国看,家庭林场、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已发展近30万个,集体林地每亩产出比林改前增长了3倍多,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8万亿元。

  创新林权融资机制,加快补齐金融服务短板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东平镇六荣村椿胜林木种植场,一排排苗木郁郁葱葱。这段时间正值林木养护关键期,林农们忙着施肥、除虫。

  “每年整地、栽植、抚育管护以及后期轮伐,投入不小。”种植场负责人林强说,自2019年起,他跟村集体签订了363亩林地承包合同,今年初办了林权证,随着种植规模扩大,资金出现缺口。

  椿胜林木种植场成立时间较短,林权质押价值不高,又缺乏其他抵押物,贷款一直是道难题。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在调查评估后,创新采用“政策性担保公司+林农”模式,为林强发放了30万元“造林贷”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林业是广西绿色主导产业之一,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2.45%。“林业生长周期长、投资回收慢,传统信贷产品在贷款期限和宽限期上难以匹配林业发展。”农行广西分行副行长秦一超介绍,为了解决林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银行从额度、期限、利率、担保等方面量身定制,引入政策性担保公司,创新推出“惠农e贷—油茶贷”等产品,深受林农欢迎。

  走进百色市田东县增年山茶油有限公司榨油加工坊,榨油机正轰隆作响,一桶桶金灿油亮的新鲜茶油封装入库。“通过掌上银行就能申请贷款,查看审批、放款进度。资金不愁,这几年公司新建了厂房,今年茶油销量好、价格也不错。”公司负责人樊平说。

  在百色,油茶种植面积达210万亩,当地金融机构通过批量获取茶农种植信息,导入生成贷款“白名单”,支持2700多户农民发展油茶产业。同时,还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拓宽林业保险范围,降低油茶产业风险。

  盘活丰富的森林资源,离不开投入。“林权是林业经营者最大的资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林说,通过建立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全国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300多亿元,成为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各地创新林权融资机制,探索推出符合林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如林下经济收益权质押贷款、“油茶贷”、“林农快贷”等,推动集体林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

  针对林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方案》在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发挥绿色金融引领作用以及推动创新林业金融产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张寒表示,要立足林业生产特点,补齐抵押林权在评估、处置等方面的短板,健全银行提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激励约束机制,降低银行信用担保风险。要不断完善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五位一体”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健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银行放贷放心、林农贷款省心。

  共管共赢共享,提升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效率

  川西林海,莽莽苍苍。10月下旬,刚从“天府森林粮库”暨职业经理人培训班结业,谢娇就马不停蹄赶回崇州,“培训学到的林下经济管理经验,对合作社发展很有帮助,赶紧回来带着乡亲们好好干。”

  崇州市是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区,近年来持续探索构建“林地股份合作社+林业职业经理人+林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林业共营制”。几年前,谢娇通过公开竞聘,成为道明镇红旗村季崧林地股份合作社的林业职业经理人。

  “跟农业比起来,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产业业态也相对单一。”崇州市林改办副主任刘波说,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建立“共管共赢共享”长效机制,有助于破解集体林业发展面临的管理水平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效益。崇州已培育林业职业经理人100多人,培育职业林农600多人。

  “有专业的人帮我们打理,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都有了科学方案。”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巫文勇说。依托成片水杉林和周边水源充沛的自然生态禀赋,谢娇带领乡亲们建起中药材规模种植区、种苗培育温室等,并联系企业销售。合作社提供保底收益,净利润按比例对社员实行二次分红。

  中药材等林下作物种植周期长,需要精心呵护,林业综合服务如何发挥作用?崇州市政府与科研院所合作,聘用56位林业专家,推广集产学研用推于一体的林业科技服务模式。“今年7月份,雨水偏多,部分黄精苗叶片发暗,跟成都市农科院李文俊团队联系后,第一时间开出了方子,帮合作社解决了难题。”谢娇说。

  崇州正在升级打造“林业共营制2.0”。刘波介绍,“接下来要创新经营方式,健全职业经理人培育体系,探索‘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单一林业产品供给向多元业态升级。”

  “林业经营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共同打造全新生态文化产业园区,带动周边村民改造闲置院落,形成特色药膳、森林木屋民宿和主题科普教育等多元消费场景,提升假日经济的吸引力。”谢娇说。

  大力推广合作经营,是《方案》的一个亮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司长王俊中说,要支持小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鼓励各类企业参与林业投资经营等,还要发挥国有林场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走场村合作的道路。

  在江西省崇义县,10家国有林场与20余户民营林场、大户结成对子,提高了全县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据初步统计,杉木林分平均每亩年均生长量由抚育前的0.72立方米提高到1立方米以上;阔叶树林分平均每亩年均生长量由抚育前的0.3立方米提高到0.5立方米以上。

  “提高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效益,要以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产业融合形成合力。”张寒说,要创新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引入卫星遥感、数字技术等现代化管理工具,不断提高林业资源利用效率。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林业产业发展全过程,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赋予林业经济更大活力。

  (人民日报 记者 郁静娴;梁玉参与采写)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