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智力障碍人士“被贷款”之谜

发布时间:2024-12-05 10:55:43 来源: sp20241205

“我的儿子连话都说不清,怎么可能去贷款?”面对银行起诉要求儿子还清贷款,郑阿姨在法庭上情绪激动地质问。郑阿姨的儿子冯某是一名智力障碍人士,却在某银行办理了分期购车贷款业务,后因拖欠还款被银行诉至法院。

广东省恩平市法院审理后认为该案可能存在刑事犯罪,遂将线索移交恩平市检察院和公安局。

依法介入,查明贷款情况

在庭审现场,看到银行提交的贷款合同落款确有儿子的签名,郑阿姨又气又恼,想起儿子多次被骗去办信用卡的事情。

据郑阿姨回忆,冯某在2016年曾两次被其表弟吴某和同村人许某骗去办信用卡,她发现后将信用卡注销。2020年8月,郑阿姨发现自己和儿子的身份证又不见了,询问儿子才知道吴某和许某以带冯某“找工作、找老婆”为由,唆使冯某偷出身份证。冯某告诉郑阿姨,这次他签了6个名字,郑阿姨没听儿子说起办信用卡,于是就只收回了身份证。

半年后,郑阿姨接到村委会打来的电话,称民政部门查到冯某名下有一辆小轿车,要取消他的低保资格。郑阿姨正一头雾水时,又收到一份债务逾期催收通知书,上面写着因多次催缴未还,银行已将冯某诉至法院。

法院将该案可能存在的刑事犯罪线索移交给市公安局后,公安机关经初步调查对该案立案侦查,恩平市检察院依法介入。吴某和许某到案后交代,许某热衷赌博,便与同学吴某商量“弄点钱”。因冯某有智力障碍,他们决定骗冯某贷款。但几家银行查询相关资料后发现冯某属于低保人员,均未批准放贷。后来,许某了解到当地有一个车行能够贷款买车,便带着冯某到银行填写资料,顺利办理了贷款,还以冯某的名义提走了一辆车。

办案检察官仔细查阅案件材料后认为,冯某的行为能力是案件定性的关键,于是向公安机关制发补充侦查提纲,建议公安机关补充对冯某的精神鉴定和办理贷款后所购车辆的去向等材料。

经查,冯某确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且其办理车贷后并未实际使用车辆,车辆已被吴某和许某变卖。2023年8月,公安机关以吴某、许某涉嫌盗窃罪移送至恩平市检察院审查起诉。2023年9月,恩平市检察院对二人提起公诉,法院以盗窃罪对二人作出有罪判决。

一体履职,守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恩平市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注意到,由于冯某在办理贷款等业务时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银行与其签订的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解除合同情形。同时,相关行政机关在取消冯某低保资格过程中可能存在履职不当的情况,遂督促刑事检察部门将线索同步移送至民事检察和行政检察部门。

民事检察部门检察官在收到线索后,发现郑阿姨已年近七十,属诉讼能力较弱的群体,便向她介绍了检察机关民事支持起诉制度。收到郑阿姨支持起诉申请后,民事检察办案组走访了当事人所在村委会、涉案银行,核准了案件事实,认为应该先进行调解,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

经办案组释法说理,最终,该银行主动解除贷款合同,并上门向冯某和郑阿姨赔礼道歉,双方达成和解。

同时,行政检察部门也了解到,民政部门在取消冯某低保资格过程中确实存在怠于履职的情况,遂向当地民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民政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及时对冯某的家庭经济状况开展核查,并同步启动临时救助措施,在核准后第一时间恢复了冯某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

刑事检察办案组考虑到此前民政部门停止发放低保金后,冯某一家没有收入来源,遂将线索移送控告申诉检察部门。经综合分析研判,恩平市检察院向冯某一家发放了司法救助金。

数字赋能,以个案办理促推类案治理

“类似情况是否还存在?像冯某这样的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案件办结后,恩平市检察院积极探索类案监督,建立特殊困难群体权益保护数字监督模型。

经过前期摸排,恩平市检察院从当地卫健、残联、民政等部门调取相关数据后,分别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名单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当事人信息、低保金发放人员名单等进行碰撞比对,筛选出金融领域案件中当事人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相关信息,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因存款超过限额被取消低保资格、因名下登记车辆被取消低保资格等相关线索,经初步排查,未发现异常情况。

恩平市检察院进一步拓展该数字监督模型,将本院办理的刑事案件当事人名单分别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名单、领取低保金名单、领取残疾人两项补贴(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名单进行碰撞比对,发现存在服刑人员领取低保金、处于服刑期的残疾人领取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以及刑事案件被害人经济困难需司法救助等线索。

据此,恩平市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依法核查相关情况,做好相应款项的增发、补发、追回工作,全面排查低保户、残疾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情况,加强对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的动态管理。

来源:检察日报

(责编:马昌、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