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6:33:47 来源: sp20241221
科技日报讯 (记者郝晓明)记者8月9日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以下简称“LIBS”)科研团队在光谱测量领域取得新突破,有效提升了LIBS测量的长期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原子光谱分析》。
在光谱类科学仪器领域,长期稳定性是衡量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高精度测量和选矿数字化的重要基础。LIBS以检测速度快、无需样品预处理及实时原位检测等优势,在光谱检测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下,环境干扰导致的信号漂移问题制约着LIBS的广泛应用。
针对上述难题,科研团队提出了ID-PLS方法。他们首先引入强度比漂移值,即检测值与理想值之间的偏差,实现了光谱在长时间检测过程中波动情况的精准表征。
之后,他们再利用机器学习中的偏最小二乘算法(即PLS算法),将光谱检测值校准到理想值附近,确保其校准效果的下限不低于传统的平均内标法,从而显著提升光谱测量的长期稳定性。
实验结果显示,ID-PLS方法可有效提升LIBS测量的长期稳定性。该成果应用于自主研发的LIBS钢水成分传感器上,并在不同低合金钢样品上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漂移校正方法相比,ID-PLS方法在对碳、硅、钼、镍、铜和锰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校准中性能更优异。这为提升光谱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LIBS科研团队从核心技术攻关和仪器研制两方面发力,在铁矿原料、金属分析、选矿工业、深海探测等领域探索攻关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其中,LIBS在炼钢厂成功示范应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40吨级钢包的钢水成分在线测量,并开发了基于LIBS的系列化高端在线分析仪器,使我国贫铁矿、磷矿选矿生产过程实现了矿浆品位高精度在线测量。
(责编:罗知之、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