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在人类文明百花园中播种希望——全球文明倡议的世界回响

发布时间:2024-11-23 18:26:56 来源: sp20241123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在人类文明百花园中播种希望——全球文明倡议的世界回响

  新华社记者邱夏

  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守护的地球村,也是需要精心浇灌的人类文明百花园。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向世界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一倡议着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凝聚国际社会合作共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为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在全世界激荡起广泛而深远的回响……

这是2024年1月22日拍摄的甘肃敦煌莫高窟。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

这是2024年1月22日拍摄的甘肃敦煌莫高窟。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

  “世界文明是一条大河”

  “数字藏经洞”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互联网沉浸式感受上午10点的阳光照耀莫高窟的景象;飞天、九色鹿、三兔共耳等经典图案在各国孩子们的画笔下显得多姿多彩;取材自敦煌壁画的舞剧《丝路花雨》在海内外长演不衰……

  敦煌,这座千年丝路之上的绿洲古郡,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交融中,绽放新时代的光芒。

  历史上,这里是多元文明荟萃之地,中华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此交汇。敦煌古往今来的文化交流图谱以海纳百川之气象成为“世界文明多样性”与“文明互鉴”理念的生动诠释。

  巴基斯坦前国家遗产与文化部部长赛义德·贾迈勒·沙阿非常熟悉敦煌洞窟中的犍陀罗风格塑像,他对去年带队访华举办“巴基斯坦犍陀罗艺术展”的经历记忆犹新。“中华文明是多样且团结的美好典范。”沙阿说,习近平主席深刻了解历史,他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告诉人们,应当欣赏文明多样性、尊重其他文化,这是推动世界实现和平之道。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之异与文明之同辩证统一。文明的差异不应成为制造冲突的理由,而应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正如大自然因多样生态而生机勃勃,文明也因多元融合而历久弥新。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局势越复杂,中华传统智慧“和合共生”的现实意义就越重大。

  面对一些西方国家宣扬所谓“文明冲突论”,中国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于1月12日至4月11日在故宫午门正殿展厅举行。这是展出的陶彩绘人俑(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于1月12日至4月11日在故宫午门正殿展厅举行。这是展出的陶彩绘人俑(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巴西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何塞·菲奥里指出,当一些势力试图分裂和分化世界的时候,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一个大国和一个伟大文明向世界人民提出的最宏伟的和平倡议”。

  伊拉克共产党总书记拉伊德·法赫米认为,中国的文明观源自延续至今的和合文化,和合共生、相互借鉴才是不同文明之间正确的相处方式。全球文明倡议体现了中国的文明观,为世界各国打破文明隔阂、化解地区争端提供了有益借鉴。

  “世界文明是一条大河,不同文明就像溪流汇入这条大河。”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十分赞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在他看来,希腊和中国之间的文明对话至为宝贵,因为“这是一场互学互鉴的对话”。在这个变乱交织的时代,“我们能够通过对话展现和平的价值”。

  “现代化不等同于西方化”

  一只来自3000年前的“太阳神鸟”,穿越夜空,翩然而至。

  2023年7月28日晚,在成都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31名中外火炬手共同点燃太阳神鸟点火盘,火焰盘旋上升,“神鸟”绚烂展翼,最终点燃主火炬塔。“太阳神鸟”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其形象来自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饰文物,表达了中华先民崇尚光明的飞天梦想。

这是阳光透过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穹顶,在墙壁上投下太阳神鸟造型的影子(2022年3月10日摄)。新华社发(张艳摄)

这是阳光透过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穹顶,在墙壁上投下太阳神鸟造型的影子(2022年3月10日摄)。新华社发(张艳摄)

  埃及青年和体育部主管青年项目发展的官员伊斯兰·沙米感叹,开幕式将古老的中华文明和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就相结合,体现出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对自身文化传统的重视。

  追根溯源,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都植根于各自的文化传统,体现了各自文明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上越来越多人对中国的文明理念和现代化道路探索产生了浓厚兴趣。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球文明倡议“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理念的生动实践,值得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借鉴。

  作为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和非洲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也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在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副校长阿卜杜勒·拉希德·纳阿拉看来,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意义在于告诉世界,各国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同时保留自身文化传统。“不必效仿西方。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化不等同于西方化。”

  英国牛津大学古代史教授约瑟芬·奎茵指出,世界上不少人已经发现,西方习惯于把自己的价值观当作“普世价值”强加于人。所谓“一些文明比另一些文明更优秀”的观点完全不符合事实,“是为了强调本国的优越性和帝国主义的正义性而发明的”。

  墨西哥《千年报》刊文说,全球文明倡议捍卫了文明平等的观点,强调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反对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

  俄罗斯学者弗拉基米尔·涅日丹诺夫认为,中国秉持的文明观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这有助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不是强推自身意志的霸权国家,而是互利合作的平等伙伴。

3月11日,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工作人员准备打包油画《南京的集市》。在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之际,凡尔赛宫和故宫博物院将于4月至6月在故宫共同举办“凡尔赛宫与紫禁城”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3月11日,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工作人员准备打包油画《南京的集市》。在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之际,凡尔赛宫和故宫博物院将于4月至6月在故宫共同举办“凡尔赛宫与紫禁城”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让文化背景不尽相同的人们更加融洽地互动起来”

  “你们来信的汉字写得很漂亮,手绘的中国龙、长城和熊猫很形象!得知你们到访了好几个城市,看大熊猫,品中国美食,体验中华文化,感到‘超级开心’,我非常高兴。听说你们结识了许多中国小伙伴,并且邀请他们回访你们的家乡,你们之间结下的友谊令人感动。”

  中国龙年元宵节之际,习近平主席复信美国马斯卡廷中学访华代表团学生并回赠新春贺卡,向他们和全校师生致以节日祝福,欢迎更多美国青少年来中国交流学习。

  一年来,一封封复信从北京来到阿拉伯艺术家、中亚留学生、孟加拉国儿童、比利时友好人士、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师生、美国艾奥瓦州友人等人士手中,问候“老朋友”,寄语“新朋友”,勉励“小朋友”。习近平主席在信中表达对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期盼,讲述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之道。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在埃及阿拉伯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副主席穆赫塔尔·戈巴什看来,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是打破文化壁垒的有效方式,让文化背景不尽相同的人们更加融洽地互动起来”。

  3月11日,法国巴黎近郊,正值周一闭馆日的凡尔赛宫显得寂静空旷,但有一个角落却忙得热火朝天,工作人员正在打包一批准备运往北京的展品,参加将在故宫举办的“凡尔赛宫与紫禁城”展览。凡尔赛宫文物部负责人玛丽-洛尔·德罗什布吕讷表示,希望此次展览能让更多人体会到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一年来,中国民众与各国民众之间交流合作、相遇相知的情景成为许多人心中难忘的记忆。

  突尼斯国家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尼扎尔·本·斯利曼通过联合考古行动与中国同行结下深厚友谊,也爱上了中华文化;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期间举办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给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留下深刻印象;中国与尼泊尔联合举办的龙舟赛、山地越野赛、足球友谊赛等受到尼泊尔民众欢迎;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良渚文明丛书”英文版发布,德文版正式签约,中外出版机构还宣布在全球共同推广“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翻译”慕课;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让世界见证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切实行动……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文明交流互鉴越来越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球文明倡议正在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支持。中国愿与各国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培育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沃土,让人类文明百花园更加姹紫嫣红、生机盎然。(参与记者:蒋超、段敏夫、陈刚、杨喆、黄灵、易爱军、安晓萌、董修竹)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