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20:59:11 来源: sp20241127
第一财经 作者:王方然
每天早上8点一到网点,林静心头就浮现出两个熟悉的担忧——贷款从哪里来?会不会有贷款收不回来?
在6月最后一个工作日,这种焦虑达到了顶峰。林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的贷款市场加速内卷,拼命跑业务能拿到的信贷单子寥寥无几,而贷出去的款今年已经有两笔逾期了,她的绩效奖金正在一步步“缩水”。
更让她感到疲惫的是,工作时总被一股无形的矛盾感牵扯。一方面,网点的贷款任务越来越重,在各种“军令状”下,她必须想尽办法找到更多的客户。但另一方面,银行对贷款逾期的惩罚也在加码,“倒逼”她不得不更谨慎地寻找客户。
“这种感觉就像踩着平衡木冲锋,谨慎过头就拿不了冠军,而急于冲锋则随时可能摔下去。”在林静看来,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中,没有人过得轻松。
林静的困境是当前信贷经理们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银行净息差不断收窄下,为维持营收,银行都希望“以量补价”,设定更高的增量目标,而这些目标压力正以各种形式传导到基层的信贷经理身上。
缩水的业绩和上涨的指标
林静就职于广东一家农商行,今年是她做信贷经理的第5个年头,也是最难的一年。
在她印象中,入行之初,信贷经理大多掌握主动权,客户排着队等待放款。只要勤奋点,大部分时间,完成自己的KPI并不是大问题。
但这两年,即便是贷款利率不断内卷至低点,她每天早中晚都在联系和维系客户,但付出的努力却溅不起多少浪花。今年已经过半,她全部业绩加起来还抵不过之前一个季度。
业绩的缩水直接反映到绩效上。林静告诉记者,在她所在的银行网点,一笔10万元的贷款,假设一年利息4000元,提成比例是2.5%左右,也就是100元。客户经理提成50%,即50元,这部分资金还需要看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才能兑现。而随着业绩下降,今年上半年,林静到手的提成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了近三成。
雪上加霜的是,业绩缩水,但分配到她身上的贷款指标却不减反增。“指标每次增加得不多,但市场竞争实在太激烈了。”她说。
与林静的经历类似,吴寒今年一季度的工资基本是“保底”。入行不久,吴寒在资金和经验积累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就开始了信贷的“困难模式”。他所在的银行网点在今年开门红阶段设置了各种考核指标,完成不了直接影响绩效。
对他而言,完成所有指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能做的就是增加拜访客户的时间或月末求助亲戚朋友。
事实上,银行业绩已持续承压,开拓增量客户变得愈加困难。中金公司研报称,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上市银行营收同比下降4%,净利润同比增长1%,盈利增速较2023年继续走弱。
以国有大行为例,根据一季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98亿元、1445亿元、2009亿元、1608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4%、1.76%、2.97%、3%。
与此同时,银行的净息差不断收窄。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继去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首次低于1.7%,达到1.69%后,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54%。
息差承压带动净利息收入下降。截至一季度末,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为1614亿元、1445亿元、1497亿元、1127亿元,同比下滑4.61%、0.74%、2.19%、3.94%。
“在净息差逐步收窄的情况下,为维持营收,银行发力争取扩大贷款业务规模。”一名银行内部人士分析称,在这一背景下,银行基层一线员工的压力大增,贷款指标更是不断加码。
困在逾期的忧虑中
对于银行信贷经理而言,比完不成指标更可怕的是自己经办的客户贷款出现逾期。
在一家国有大行工作的信贷经理李伟能明显感受到,今年出现逾期的客户悄然变多。今年以来,他手上已经有3个客户逾期,而在往年,可能一年也碰不上一个。
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笔经营贷逾期。这是他在2019年经手的一笔经营贷,房产抵押6成,合计80万元资金,当时老板说要去扩大厂房规模。李伟还曾去拜访过一次厂区,大白天就停转的机器让他有不好的预感,“怎么看也不像是生意红火的样子”。今年3月,这笔贷款就开始进入催收的流程——客户逾期5天需要电话催收,10天实地走访,两个月就要将起诉资料移交到有关部门。
而李伟因为这笔因客户经营不善产生的不良贷款被罚近万元。在他看来,逾期就像是隐藏的雷,大多时候不会踩上,一旦爆炸则损伤惨重。
在“不良”的压力下,信贷经理们选择更严格地控制风险。信贷经理是银行贷款风险把控的第一道闸门,在满足银行贷款硬性准入标准后,信贷经理们有一套自己的隐性筛选标准。
林静谈到自己的业务心得时称,贷款流向的行业很重要,例如将贷款资金投入某些创业项目风险特别大,尤其是前两年的奶茶创业、这两年的直播创业,运作不当很快就能将贷款资金消耗殆尽。
除此以外,是否已婚、有家庭、学历、职业……贷款人每个细节都需要审视,可能某个细节会成为此后逾期的“伏笔”。但即便已尽力控制风险,但她仍无法确保一定不会出现逾期。
事实上,从行业整体数据看,今年的银行不良贷款率并未出现明显增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41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9%,较上季基本持平。
不过,不良资产的隐患始终如影随形。中国东方此前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4》预计,2024年,关注类贷款下迁为不良贷款的压力较大。此外,银行涉房指标持续承压。根据普华永道报告,2023年末,38家上市银行对公房地产业贷款规模约6.64万亿元,对公房地产业贷款整体不良率4.43%,较上年末上升0.18个百分点。
出路在哪?
增加的指标考核、“隐藏”的逾期罚金都在进一步压降银行信贷经理们的收益。
“底薪没变,绩效奖金肯定是下滑的。”李伟告诉记者,因为业绩下降,这两年他到手的薪水实际在缩水。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Choice数据统计,2023年已公布年报的38家A股上市银行中,总报酬支出为9295亿元,总人数为249万人,银行业人均收入水平大约为37.3万元。从人均报酬看,大多银行的人均薪酬保持在30万元以上。与2022年相比,有20家银行的人均薪酬同比下降。
毋庸置疑的是,属于信贷经理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未来还将面临更艰难的路。在困境面前,信贷经理们有着各自的“方法论”。
不断增加的工作焦虑下,有信贷经理选择铤而走险。一家农商行客户经理婷婷告诉记者,很多人会选择与中介渠道合作,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其所在网点的指标太高,很多同事手上的客户远远不能达标。
再加上近期银行加剧内卷贷款利率,存量客户也有流失风险。“很多客户贷款到期了就会来谈优惠利率,否则就不继续在你手上做了,因为其他银行可能更优惠。”婷婷称,这段时间他们必须开拓到更多的新客户,尽可能弥补流失客户的损失,中介渠道就是“捷径”。
一名资深贷款中介林元告诉记者,以往都是贷款中介利用各种方式接触银行客户经理,但今年以来,主动联系他推荐贷款产品的客户经理或信贷经理越来越多。
“大多银行信贷经理希望借助中介渠道加快完成KPI,同时,有些合作也会涉及一些返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信贷经理的收入。”林元说。
但这一行为本身是违规的。大多银行都会明文规定禁止客户经理与中介合作,一旦被银行合规部门查到,客户经理将面临开除等严厉的处罚。
除了利用各种途径触达客源,另一种提升业绩的方法是提高客户筛选的通过率。长期从事中介业务,林元在银行放贷标准上有着灵敏的嗅觉,他发现过去一年里,他所在区域的部分银行审批标准正在悄然松动。“以往经营贷对营业执照的申请时限有严格规定,一定要半年以上,少一个月都不行。但现在这条标准在部分网点变得更弹性了。”林元提及。
也有银行信贷经理选择阶段性“躺平”。
林静正在考虑离职。“紧绷”是她工作的常态,完不成的业绩、无休止的加班和缩水的工资正成为压垮她的“稻草”。
而吴寒则对未来仍有期待。他正从紧绷的新手期脱离,学会如何放松。“指标就是PUA,尽力就好。大不了就换一家银行。”他说。
(应受访者要求,林静、林元、吴寒、李伟、婷婷均为化名)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