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0:19:22 来源: sp20241221
新华社上海1月15日电 特写|面对面,多走动——青少年交流为中美友谊注入活力
新华社记者郑开君 马峥 有之炘
在上海宋庆龄学校,来自美国犹他州的高中生佩顿·希尔兹轻轻吹起萨克斯,中国学生陈司隽和张天怡用小提琴和圆号默契配合。一曲终了,三人相视而笑,击掌庆贺。音乐将他们紧紧连在一起。
1月7日至13日,美国犹他州友好代表团一行13人访华,18岁的希尔兹是青年代表之一。在北京和上海,他们游览长城、故宫、豫园,体验编钟、剪纸、京剧和自动驾驶汽车,与中国学生和友好团体面对面交流。
12日参观上海宋庆龄学校是犹他州友好代表团此行的重要一站。来访之际恰逢学校举办“龙腾虎跃——中国传统文化周”,民乐团的孩子们以鼓乐合奏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尽显热情。
“表演让我非常感动。”希尔兹用流利中文说。热爱音乐和体育的他与宋庆龄学校的师生们一同演奏、唱歌,还一起打篮球、写书法……
佩顿拿出手机,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访华这几日留下的美好瞬间。“回去我会告诉朋友和同学们,中国是个非常美丽的国家,中国人非常友好。下次我想去西安,因为我的中文老师是西安人。”
“我很喜欢中国,中国真的很酷!”犹他州卡斯卡德小学11岁学生米丽娅姆·居布莱也讲一口流利中文。她的母亲温迪·居布莱告诉记者:“我有5个孩子,4个在学习中文。这是我们第一次来中国。打动我的是,中国人非常注重家庭,和我们一样希望孩子在充满爱、友善与和平的环境里成长。”
四年级的于艺敏作为学生代表欢迎犹他州的朋友们。她说:“在古汉字里,友谊的‘友’字就是两只手握在一起。今天我们和美国学生握手拥抱,分享彼此的故事,结交可爱的朋友。”
在此次随团访华的犹他州前州长迈克尔·莱维特看来,中美教育工作者都有扩大交流的意愿和需求,这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未来更多美国学生到访中国,他们将有机会与中国的儿童、家庭面对面交流,直观感受中国,这对他们来说非常有意义。”他对记者说。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犹他州中文沉浸式教学项目协调人江林如珊告诉记者,犹他州开展中文沉浸式教学项目15年来,已经从最初的5所试点学校扩展到如今的35所,共有约两万名学生接受过中文教育。
“学习语言有助于‘解锁’另一个国家的文化。希望我们的学生不仅语言流利,更能在文化交流上毫无障碍。”犹他州杨百翰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助理杰夫·林格说。
看到中美学生间的互动,上海宋庆龄学校校长封莉容动情地说:“我们所有人都被学生之间亲密的交流打动了,音乐、运动、学习……各种话题,他们之间是没有距离的。就像宋庆龄先生所说,青少年是世界沟通的桥梁,也是世界和平的立足点,只要大人给他们开个头,他们就会把和平美好的生命之旗接过去。希望能给更多的中美青少年这样相互走动、情感交融的机会。”(参与记者:陈杰、杨恺、郭沛然)
(责编:燕勐、刘洁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