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08:06:02 来源: sp20241127
一株麦子摇动另一株麦子,就像同学之间思想的传递。
——————————
从家出发,早上5点起床,赶大巴到从江高铁站坐3个小时高铁到广州南站,辗转1个小时地铁到广州东站,再坐3个小时高铁到赣州西站,下车后再坐两个小时大巴,最终于晚上9点抵达会昌戏剧小镇——这是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学生江义森来过最远的地方。
近日,第二届麦浪中学生戏剧大赛在江西会昌戏剧小镇举办。与江义森一样来到这里的参赛学生,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50多所学校,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国际高中。
大赛发起人杨若然,在2023年第一届时,还是一名江苏常熟的中学生。“不同教育背景的青少年应该站在一起表达,发出自己的声音。”她说,“一株麦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风吹来的时候,一株麦子会摇动另一株麦子,许许多多麦子会形成麦浪,就像同学之间思想的传递。”
孩子们发现了戏剧的秘密
会昌戏剧小镇坐落在赣南山区会昌县城的西北街,背倚岚山,绵水和湘水在此汇流为贡水。从最近的机场到这里需要约两个小时,而从全国各地的学校抵达这里的剧院,也许只要通过一条名为热爱的“小径”。
江义森平日里接触戏剧的机会并不多,直到在课本中学到了曹禺的《雷雨》,才开始喜欢上这门艺术。而直到来参加本届大赛,他都没有在现场看过话剧,都是在网上欣赏相关视频,“我看过五六遍《雷雨》,4遍《小王子》的音乐剧”。
大赛期间,戏剧大师工作坊邀请多位国际知名的华人戏剧艺术家,为学生们提供包括戏剧鉴赏、编创、表演、舞台设计、戏剧历史文化等多种课程。江义森就是在这期间第一次接触到专业的戏剧课程,“虽然时间比较短,但老师教的都是干货,而且需要我们线下马上实践操作”。
虽然来到这个戏剧小镇的时间不长,但江义森已经发现了戏剧的秘密。“现场感比其他艺术形式都强。我在这儿看了上一届麦浪选手的原创特邀剧目《627声自由万岁》,看了两场,我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被参加过第一届大赛的朋友“安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学生卢昊欣也来到这里。“我是被‘麦浪’的一句标语打动了。我们在戏剧创作中,就是一个人去影响另一个人。不是说一个人的创作能力有多强,而是他独有的性格、经历,一定会有触动你的地方。我们彼此都会汲取到那种能量。”
事实上,卢昊欣并没有太多戏剧经验。唯一的体验是高一时,学校办了一个戏剧节,在操场上铺了一块毯子就是舞台,风太大还得拿两块石头压住“舞台”,“我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戏”。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场地,卢昊欣全情投入自己的角色,忽略身边所有人的眼光,“那样的感觉让我非常享受”。
本届大赛决赛评委、著名舞台剧制作人丁乃竺表示,戏剧对一个人打开自己、发掘内在潜能有着特别的功能。“一是创造力,二是专注力,这是戏剧教育所具备的。”丁乃竺说,“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你有没有好奇心、有没有真正的兴趣,去进入知识领域。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将是痛苦的。”
他们都在向同一个目标高速前进
在本届大赛的主竞演单元,学生们需要围绕首日公布的元素词,随机组队,开展为期10天的限时创作,创作出20分钟的原创剧目。卢昊欣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剧场,5人小组带来一部名叫《左右》的戏。
“我们本来想讲的命题很宏大,但后来发现,我们都是刚高考完,站在一个人生节点上,对未来的选择比较迷茫。经过反复讨论和排练,我们决定让剧本回归生活,讲述作为高考生的迷茫和人生选择的取舍。”卢昊欣说,“排演这个剧,并不是想告诉大家怎么解决当下的迷茫,而是想说,迷茫的状态其实会在我们的人生中不断往复,这很正常。我们选择的每一个未来都有好有坏,不必害怕。”
未剧团创始人刘小未,是本届大赛的评委与工作坊导师。看了学生们的作品后,他发现,孩子们观察世界的视角是大人所不具备的。“比如,有部剧《你是我的生命吗》讲的是一个女孩未来想做指挥家,但家里想让她当医生。学生们就用这个女孩与一个清代同样被家庭安排命运的女孩对话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
刘小未透露,工作坊的课程包括舞台设计,孩子们作品的所有道具、舞美都是自己做的。
戏剧大赛除了带来专业知识,还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多东西。比如,全国各地的同龄人。4个人住一间,江义森的室友们都来自不同地方,“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点专业知识,对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再比如,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虽然小组内经常“吵架”,但卢昊欣说:“大家想法不一样的时候,我就能学习怎么去调解矛盾、怎么让团队更加团结。”
刘小未说:“大赛是现场随机组队的,所有孩子都从零开始去做一个作品。他们的思维很活跃,也可能产生矛盾。有的孩子天马行空,有的比较实际,但分工开始后,他们都在高速往同一个目标前进。”
还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比如,卢昊欣因为组里有两个北京孩子,她的一口“广普”大有改进。
戏剧是人生的实验室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发起人之一、著名戏剧导演邵泽辉,担任本届大赛工作坊导师。“孩子们没有受过太多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创作和表演会略显青涩,这很正常。但这些年轻的学生已经开始逐渐认识社会,他们会对很多事有自己的见解,也越来越有表达欲望。”
“自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认识自己。戏剧可以是年轻人认识自己的准备工作,因为它是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艺术。无论是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还是演员与演员、观众与观众,都可以通过剧中的人物关系连接起来。”邵泽辉说,“孩子们通过戏剧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找到自己和社会的关系。”
做了多年大学教师,邵泽辉注意到,现在年轻人获取的信息极度丰富,他们知道得多,但有时候没有呈现的出口,或者说面对长辈和陌生人时会比较“收敛”,因此缺少有效沟通的通道。
而戏剧,正是这样一个通道。
“戏剧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帮助年轻人建立信心。经过训练,他们可以把自己想说的事情表达得更加清晰、准确。”邵泽辉说,“戏剧也是一个治愈的过程,在排演中,同学们不一定解决了问题,但可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江义森在小组中担任编剧:“剧本是我创作的,所以我可以想象出角色的样貌、性格、神态,甚至可以描绘出他们的过去和未来。如果我能完美演绎那个角色,就会有非常强的代入感,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人。”
开学后,江义森即将升入高二,他打算带着学校社团的小伙伴们排演一个与传统服饰结合的原创剧目。“原本我想长大后做一个医生,现在觉得或许我也可以成为一个编导。”
刘小未觉得,戏剧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们带来一个“不设限”的未来,“人生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们通过戏剧来建构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
“戏剧是人生的实验室。在舞台上,孩子们可以做在现实生活中、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成为最想成为的那个人。”邵泽辉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