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代考为何成为线上招聘“隐秘的角落”

发布时间:2024-11-25 06:22:01 来源: sp20241125

  “老师(远程)控制你的电脑,你手放在鼠标上假装答题就可以。”

  “我们都是团队合作,保正确率,稳进面。”

  近年来,线上招聘考试越来越多,找“枪手”进行“远程代考”的现象也屡禁不止。在社交媒体、电商等平台上,出现了许多线上考试“包过”服务,宣称“专业可靠”,严重影响了求职市场的公平秩序。为何“远程代考”会成为线上招聘“灰色地带”?应该如何有效治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接头暗语”五花八门

  正在求职的应届毕业生王琪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找“枪手”远程代考的行为在身边并不少见,由于难以找到举报途径,每次碰到有人作弊都无可奈何。

  求职者李思文前段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在参加完某国企的线上笔试后不久,就刷到了该场考试作弊的帖子,这让她十分愤怒,“也太不公平了”。考前,她曾特意拨打该国企的考试监督电话,确认考试的监控情况,表达了自己对于“单机位”(指仅用一个摄像头监考)考试的担忧。近日,记者再次拨打该国企公开的考试监督电话,提示号码为空号。

  记者发现,在部分社交媒体输入“代考”相关字眼,平台会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部分关键词也已经被屏蔽。但一些考试作弊交易的“接头暗语”仍随处可见。每当考试前夕,代考机构会发布相关帖子招揽生意,为了应对平台关键词屏蔽,“助考”“一对一辅导”“真题攻略”等也成为代考机构的宣传话术。个别求职者还会发布帖子寻找作弊组织。代考机构的业务范围覆盖了互联网企业、银行、国企等各类用人单位。

  一些机构会利用监控盲区,在考试过程中实时给考生发送答案,甚至为考生总结出了“机位调试技巧”。记者随机联系了几家代考机构,发现即使在“双机位”(指除了“单机位”还要增加第二机位,放在身体后侧方实时监控)的要求下,也会有机构怂恿考生铤而走险。

  还有一种作弊方式,是通过远程软件让“枪手”帮助考生代做,“老师(远程)控制你的电脑,摄像头还是拍的你,你手放在鼠标上假装答题就可以。”一名代考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运用远程软件的代考方法不一定都奏效,部分考试系统会检测出远程软件的存在,这时,就要使用某特殊技术软件辅助代考。

  随着“远程代考”商机的出现,这种特殊技术软件的安装逐渐成为代考机构的上游产业。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这种软件,出现不少与“远程答题”“考试”相关的商品及服务。一些卖软件的商家还会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在相关招聘考试帖的评论区,用较为隐晦的话术向即将参加线上考试的求职者兜售。

  记者询问发现,许多售卖这种软件的商家都会提供找“枪手”的“一条龙”服务,软件安装费用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非热门企业的“枪手”代考费用为几百元到上千元。

  “我们都是团队合作,保正确率,稳进面。”一家代考机构的工作人员颇有信心地说,还晒出了以往成功“上岸”的聊天记录和截图。

  不止笔试,线上面试也能“助攻”。另一家代考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在线上面试的过程中,该机构负责面试的老师会实时向考生发送文字,帮助考生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深入沟通后记者发现,该工作人员所在机构存在“阴阳业务”的情况,他们对外声称是求职辅导机构,却也承接“远程代考”的非法业务,“选择正规辅导,你就跟考研一样要准备;选择代考,你就只需要接收答案。”该工作人员介绍。

  是什么让代考机构有了可乘之机

  “代考行为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招聘的公平性和精准性。”某互联网公司资深人事孔卫华表示,对于企业来说,“远程代考”等作弊行为的泛滥会浪费企业的招聘资源,让真正优秀的学生无法通过正规途径被选拔出来。而对于学生来说,以“投机取巧”的方式进入企业,也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在入职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对诚信问题零容忍,还会签下诚信承诺书。求职者如果有代考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开除,对求职者的声誉也会有很大影响”。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开始使用线上招聘筛选求职者。海南智源就业创业研究院特聘专家夏青云表示,相比于传统的招聘模式,互联网招聘的成本更低,在初筛阶段更有效率,但却无法对求职者各方面的行为进行深入观测。“‘远程代考’的出现就是互联网招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夏青云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已有20多年,在他看来,“远程代考”现象的出现不仅仅反映求职者的诚信问题,更反映出企业招聘的“漏洞”。“一些企业为了图方便,用的线上测试试题一直不变,使用的招聘考试系统也没有针对招聘岗位来定制,甚至直接套用其他行业的考试系统模型,这让代考机构有了可乘之机。”

  王琪今年秋招求职“主攻”互联网公司,她发现,几乎每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线上测评内容都大同小异,“它们的考题都是从某题库里随机抽取的,都没有换过,有的又是‘单机位’考试,作弊不难实现。”在她看来,这种线上测评的考题内容缺乏对于报考岗位的针对性,很难考察相应能力,有的考试题量多难度大,她觉得“没有太大必要”。

  记者在调查中看到,不少代考机构都声称自己的“枪手”是“专业的”或“内部人员”,有的声称是来自高校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教师,有的则声称是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

  组织或参与“远程代考”将承担什么法律后果?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网络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商希雪表示,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明确了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的代替考试罪,但针对其他考试并未有相关规定。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以外的其他考试中,组织作弊,为他人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或者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符合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等犯罪构成要件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这并没有直接针对替考行为,现行法律也没有直接规定‘远程代考’行为是否构成违法。”商希雪表示,“这种作弊方式成本低,对求职者来说即使被发现了也就是不予录取,再加上监管不力,才导致这一现象频频发生。”

  但商希雪表示,企业与求职者在考前签订的诚信考试协议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一旦查实存在“远程代考”行为,企业可以据此追究求职者的违约责任。

  要从企业招聘开始进行源头治理

  “还是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商希雪表示,如果“远程代考”现象朝大规模、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会扰乱整个招聘市场,最终也会侵害整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因此她认为,除了用人单位要与求职者签订考试诚信协议、在劳动合同中规定诚信条款之外,针对招聘考试中出现的“远程代考”现象,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增加对这一行为的相关行政处罚,从法律层面去规范。

  她还建议,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将替考行为计入个人诚信档案,促使大家更加诚信地求职。同时,商希雪也表示,建立黑名单制度并不意味着“一棒子打死”,为了给初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一些包容的空间,可以适当设置“改错的机会”。

  在企业层面,商希雪觉得,要从企业招聘本身开始进行源头治理,“企业还是要尽量组织线下的面试,完善相关管理机制,这是更切实的做法”。

  “远程代考”已不是新鲜问题。近年来,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少企业在考试系统的调整升级方面颇下功夫。如今,已有一些考试系统能够智能识别考试中出现的作弊行为,人脸身份验证、实时视频监控等技术都已经成为部分考试系统的“标配”。

  但在夏青云看来,在技术上堵漏洞“治标不治本”,要先从企业内部管理找原因。“当企业发现针对自己的‘远程代考’行为时,首先应该肃清内部员工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是否泄漏考题、是否参与代考行为。”

  其次,解决考题不变带来的隐患,可以考虑设置AB卷,考试时随机发放,“但是也存在考题难度可能不完全一样的问题”。

  第三,要改变招聘形式,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夏青云表示,企业在线上测评环节结束后,要适当地通过电话等方式抽查一部分求职者,通过一些有效互动进一步了解求职者,同时也能测试出自家的招聘系统是否科学。之后,可以根据反馈的数据,针对企业特质、招聘岗位的特点量身打造更加适合的招聘方案。

  从事招聘工作多年的孔卫华则觉得,降低线上考试的评价比重也许会是应对“远程代考”问题比较好的方式。他还表示,企业应该出一些与岗位技能相关的、更加开放的考试题目,“企业可以从中判断求职者的思维模式,这是很难造假的”。

  “希望企业能够出一些与业务相关的题,比如说写一个具体方案。”王琪觉得,这些内容对她来说才是有成长的,她希望在求职中能更好地认识自己、锻炼能力。

  高校在对学生的法律教育方面也要持续发力。商希雪认为,首先,高校可以在现有的大学生就业规划指导相关课程中,加入法律教育的部分,向学生普及整个求职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常识,列举并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增强他们遵法守法的意识。

  其次,还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宣教,如设立诚信求职宣传周等活动,营造知法、守法的良好校园氛围。

  最后,商希雪表示,可以在高校开设法律方面的通识必修课,让大家都有机会接受法律方面的教育,在求职过程中不会因为“法盲”而掉入各种陷阱中。

  “应届毕业生签订的三方协议,不仅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更是一份‘诚信合约’。”夏青云表示,当应届毕业生因为“远程代考”等作弊问题受到处罚时,他所在的高校同样会在企业的诚信名单上“扣分”,这对高校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营造一个更加诚信、公正的求职环境,需要相关部门、企业、高校、求职者以及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应受访者要求,王琪、李思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吴欣宇 谭思静 记者 黄冲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