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低空经济从“起飞”到“腾飞”(大数据观察)

发布时间:2025-01-04 19:32:20 来源: sp20250104

  图为在成都科创生态岛,无人机配送咖啡外卖。   四川天府新区供图

  核心阅读

  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区,四川成都聚焦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加大在研发制造、低空空域、场景创新、融合发展等环节中的探索,积极用好政策、人才与创新资源等优势,全力推动低空经济从“起飞”到“腾飞”。

  提前用手机下单,刚进景区,咖啡就由无人机送达。“咖啡还是热乎乎的。”在四川成都彭州市丹景山游玩的姚先生,享受着无人机外卖的便利快捷。

  60公里外的郫都区,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无人机”)自主研制的翼龙—2无人机,最近首飞试验成功,展现硬核实力。

  5月25日,成都高新区与吉利控股集团、吉利科技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吉利(四川)创新中心暨工业软件全国总部落户成都高新区。

  随着低空经济热度走高,成都的天空也越发“忙碌”。面对这个万亿级的新赛道,成都聚焦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加大在研发制造、低空空域、场景创新、融合发展等环节的探索,力争今年低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65亿元,带动低空经济全产业规模达到260亿元。

  应用场景创新,形成无人机全产业链图谱

  “春节期间外卖订餐量超过500单、赏花季更是每日要飞100余架次,在社交媒体上成了‘网红’,这么受欢迎真没想到!”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天空之眼”运营方、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小明告诉记者,首批在龙门山湔江河谷深处白鹿镇、通济镇、丹景山镇试运行的6条航线,不仅可以送咖啡,连火锅、杂货等都能按需“空投”,从商家到各景区、民宿和露营点全程只需20分钟。

  不只在龙门山,“天空之眼”联合杭州迅蚁网络搭建的四川省首个无人机外卖服务平台所拥有的“无人机配送”航线已新增15条,覆盖长约60公里、面积超100平方公里的彭州“百里画廊”生态旅游区,业务范围增至快递、送药、订花、应急等多元服务,便利成都民众生活。

  不仅是日常的生活场景,在成都,无人机在应急救援、气象观测等行业场景同样多点“开花”。

  在空中催动云朵降下甘霖,成为万米高空的“探测眼”、保障云上通信的基站“后盾”……融入我国气象、应急保障体系的“翼龙”无人机,有着系列化、中空长航时、多用途的特点。中航无人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坚持低空应用场景创新,积极探索“物流运输”这一全新赛道。

  除了中航无人机,成都还聚集了纵横股份、腾盾科技、傲势科技等“链主”企业和优质成长型企业。目前,成都已形成包括原材料、基础零部件及系统、整机制造和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图谱,聚集了110余家上下游企业,产品从10千克到吨位级全覆盖,形成城市治理、生产作业等66个应用场景。

  数据显示,近年来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规模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2023年成都工业无人机全产业链收入突破100亿元,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前列。

  “下一步将推动与中航无人机、沃飞长空等企业打造创新联合体,布局低空风洞试验场等科技基础设施,打造航空器测试基地。”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细分链条持续发力,着力培育本土链主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产业基础雄厚,充分发挥政策人才优势

  低空经济中备受关注的,还有eVTOL,即能在垂直方向起降和着陆、在低空范围内飞行的电动垂直飞行器,也叫飞行汽车,是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眼下,国内不少城市都在积极布局eVTOL产业,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它的市场爆点或将提前到来。“成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禀赋优势,飞行汽车产业正在实现新突破,有望抢先一步入局。”沃飞长空市场部总监费岚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都在航空产业基础、人才资源上拥有雄厚基础,沃飞长空在反复的技术攻关中得到了很好的支持。

  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区,成都在政策上对低空领域的适度放开,也让企业对产品落地有了更强信心。

  就在去年7月,沃飞长空和亚太地区最大的公务机企业华龙航空签订了100架国内飞行汽车订单,共同推进eVTOL在公务航空方面的市场应用,在完成适航审定后,有望在成都率先落地eVTOL公务航空出行。

  沃飞长空的“成长记”,反映着成都在政策、人才、创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正逐渐转化为低空经济腾飞的动力。

  政策上,5月7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发布,将低空经济新增为今年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打造的重点产业链;前不久,成都市促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和工业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专项政策实施细则印发,进一步加速低空经济“入场”。

  人才和创新资源方面,成都聚集了60余所高等院校,多所高校设有航空技术优势学科,电子系每年毕业人数超4万人;拥有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国字号”科研院所,建成了“北斗+”产业园、四川省无人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在小型航空器设计制造、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等具备领先优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航空航天产业研发体系。

  利用空域优质资源,创新试飞审批模式

  低空经济要“腾飞”,低空空域有序合规开放是前提条件。在“天空之眼”这片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半径范围5公里的广阔空域,每天都有工业无人机企业来到这里,开展信号传输、河道巡检测试等各项科研任务。

  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磁峰飞行基地主任郑文强向记者介绍,5年来,他带着团队已经在这里完成近1万架次无人机试飞。“稳定的空域时间和范围,以及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是完成工业级无人机试飞测试的必要条件。”郑文强表示,“天空之眼”包括高山、丘陵、森林、河流、湖泊等在内的多样地貌,可以最大限度模拟工业无人机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工作。

  让无人机飞起来,就需要解决试飞测试的“最后一公里”。“无人机产业发展要做大做强,必须带载荷升空测试各项功能。”周小明表示,“天空之眼”作为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成为无人机测试试飞专用空域,“起飞前一小时报备即可,大大提升了飞行效率,基本实现能飞尽飞。”

  据介绍,四川目前划设了7个协同管理空域和8条低空目视飞行通道。成都近1/3区域处于四川低空改革试点空域范围内,试点空域为公共属性,常态化开放,报备即可飞行,且以低空目视通道的方式连通德阳、眉山、自贡等城市。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积极创新低空飞行审批模式,推动空域审批由“一日一申请”向“一事一审批”转变。截至目前,成都无人机累计飞行超800万架次、60万小时,空域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随着产业链逐步完善、应用场景日渐丰富、管理体系更加优化,成都低空经济从“起飞”到“腾飞”的活力图景正在一步步呈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0日 0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