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和文化思想

发布时间:2024-11-17 06:38:52 来源: sp20241117

  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全面性和创新性,新时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突出特点在于其系统性和集成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必须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出发,坚持运用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统一性,一体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

  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就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一方面,文化要素与内涵越来越多地融入并影响着经济发展,表现为经济文化化;另一方面,一些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化程度提高,表现为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提高了经济发展的人文品质,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文化经济化增强了文化发展的驱动力,拓宽了文化的发展空间。早在2006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提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这个重要论断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性,同时也是对浙江经济文化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深厚的实践根基和依据,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说,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协同发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必须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等,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驱动力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把握思想内在统一性

  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共同体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立足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与融合发展,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统一性和实践要求。

  必须深刻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博大人文精神。习近平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根本旨归,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中国共产党忠实秉承和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形势,制定科学的经济政策,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经济思想鲜明主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鲜明主张遵循客观规律及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主观能动性,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世界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鲜明主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鲜明主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与协调发展理念,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鲜明主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的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鲜明主张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和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必须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经济学方法论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文化传承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文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各个领域,蕴含着大文化观,不仅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行动指南,而且对于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必须从宏阔视野和时代要求出发,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学理支撑,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涵养深厚的文明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和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进一步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自主”强调的是主体性,而我们的主体性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独特历史、中华文明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品质、中国的独特实践及其在世界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科学揭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方法、途径以及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规律,同时,明确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集中阐明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及其重大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精髓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和中华文化发展规律在思想认识上的升华,不仅彰显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且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引。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快建构包括经济学在内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总之,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内在一致的,只有一体学思践悟,才能推动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与经济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色和内在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开展文化经济学和经济文化学研究,一体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协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与经济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物质生产日益发达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还未得到充分满足。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现代化文化产业和人文经济学的发展及其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文创、文旅、网络文学、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文化新业态的快速发展表明,现代化文化产业是现代科技、产业和文化的聚合体,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企业经营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涵养文化创造力和文化情怀、满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需要等各方面,都具有广泛的积极作用,是拥有巨大发展空间和前景的朝阳产业。要通过文化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全面总结当代文化产业发展实践经验,科学揭示文化经济发展规律,形成系统化的文化经济学说,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在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同时,还必须深入开展经济文化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狭义的文化具有更加突出的相对独立性,广义的文化则渗透和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甚至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类文明产生之后包括经济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特别是在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悠久而博大精深的独特历史文化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从经济与文化的内在联系看,显然不能完全脱离经济发展来谈文化发展,否则很容易陷入文化决定论的唯心主义泥潭;也不能完全脱离文化发展来谈经济发展,否则很容易犯片面的经济决定论错误。经济文化学就是要侧重研究社会历史、语言、传统、文化、价值、道德、习俗、法律等人文因素和制度因素对于各类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以及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过程的影响机理、路径与结果。从人类历史过程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看,社会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仅文化产业日益发展为越来越重要的现代产业,而且文化对于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过程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而深刻,从而为经济文化学研究和经济文化学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现实基础和社会需求。开展经济文化学理论研究,就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全面总结当代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的交互作用及其内在统一性,科学揭示当代经济文化发展规律,形成系统化的经济文化学说,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文化繁荣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总之,大力开展文化经济学和经济文化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体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利于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促进我国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梓材讲席教授 邱海平)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