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中小学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一刻钟,创设“阳光课间”

发布时间:2025-01-08 04:48:12 来源: sp20250108

  多地中小学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一刻钟,创设“阳光课间”

  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一阵悦耳的铃声过后,清脆中略带稚气的声音响了起来:“下课了,请同学们向外远眺、保护视力”——这是北京市东交民巷小学学生的声音。之后,还有一段舒缓的音乐收尾。

  下课铃声从原来的3秒变成30秒,东交民巷小学校长傅晓静告诉记者,“这是在提示教师结束本堂课教学工作,让孩子们开始快乐的课间活动。延长的铃声对避免拖堂现象很有帮助”。

  从新学期开始,“课间一刻钟”成为不少省区市中小学校的“标配”。北京市、福建泉州市、江苏无锡市新吴区等多地将课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5分钟看似不多,但正如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那样,课间时间延长,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小切口”,它延展了“五育”的形式和内容,“让孩子动起来、跑起来,多见阳光,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开学月余,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中小学校的“大课间”悄然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曾经“安静的课间”,正重新响起欢声笑语、运动的呐喊。

  因地制宜 特色校园活动成品牌

  曾经,中小学校课间越来越“安静”是不少人关注的话题。学生们上课安静,下课依旧没有活泼起来,与之相应的,是小胖墩、小眼镜等“四小”现象逐年增多。当课间延长,情况会发生改变吗?

  东交民巷小学教务主任周国贞观察,课间延长后,孩子们开始带玩具了,“一些同学带着翻花绳上学,课间和同学一起玩。还有些孩子带纸牌,为的不是打牌,而是‘搭高’,一张张纸牌用各种角度搭起来,如何让纸牌不倒,考验着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物理、数学等多种知识储备。”周国贞说。

  会不会有学生依然不愿意走出教室?在周国贞的观察中,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每次课间走下楼梯,她总会看到一群群匆匆上下楼的高年级学生,“四年级的教室正对着操场,孩子们积极性最高,其他年级也是朝气蓬勃、生龙活虎。踢毽子、跳房子、乒乓球不掉地、老鹰捉小鸡……孩子们尽情享受着课间的欢乐时光。”

  傅晓静告诉记者,校园面积较小,活动场地有限,为了让孩子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活动起来,学校在操场上划分不同的区域,提供篮球、呼啦圈、跳跳圈等器具,还在班级配发大跳绳、沙包、柔力球等运动器材构成的“健康大礼包”。“除了鼓励孩子们进行体育运动,还利用阅读角,让喜欢读书的学生享受课间阅读的乐趣,并为各班配发益智游戏类学具,如九连环、层层叠、拓扑、榫卯、鲁班锁等,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提高动手能力。”

  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密云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开展传统游戏。校长徐国文介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跳皮筋、丢沙包、滚铁环、跳格子,“华容道、九连环、神龙摆尾等传统游戏也‘回归’了,我们希望传统游戏成为孩子课间快乐的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多地,课间都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校园活动,甚至成了“品牌”——

  北京朝阳区,大课间和劳动教育结合了起来,开放校园种植区、动物养殖区,划分班级责任田、安排动物管理员,丰富学生课间生活;

  湖北襄阳市,根据办学特色和区域特点将学校划分成武术、轮滑、舞龙舞狮、竹竿舞等10个体育特色片区,各校按照“1+X”模式推进阳光大课间,“1”为片区特色,“X”为学校特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抖空竹、节奏跳绳、折扇操、竹竿舞等“创新版”特色大课间运动项目“百花齐放”,一些学校还自创了动作优美、灵动易学的射箭广播操、排球广播操等;

  福建泉州市,“闽南童玩”活动加入了当地的大课间,陀螺、蹴球、射弩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回归校园……

  优化组合 延长课间不挤占课堂和放学时间

  课间休息的时间延长,会不会挤占学习时间甚至放学和吃饭等时间?会不会让本就不多的在校时间更紧缩,导致拖堂现象?

  傅晓静告诉记者,学校已经靠科学安排避免了这种现象。“每个课间多出来的5分钟,是在优化原有的大课间和课间准备时间基础上重新排列组合而来的。调整后,保证一天6节课,上午有两个15分钟的小课间、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下午同样有两个15分钟的小课间和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这样,确保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放松身心、调整状态。”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保证学生休息总时长,朝阳区提倡学校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顺序,在确保不影响整体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灵活调整课时长短,积极适应课间时长的变化。记者了解到,朝阳区星河实验学校、陈经纶中学民族分校等学校都结合实践课、赏析课等不同课程类型做出课时长短的调整,调整幅度为1小时、40分钟、30分钟不等。

  在江苏无锡市新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秋的课间15分钟也是通过在校时间的整体统筹优化得来的。“确保课间15分钟,每天一节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00分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今年秋季学期同样倡导义务教育小学学段原则上课间落实15分钟时长,课间时长优化调整后,小学阶段上午到校、下午放学和午休午餐时间保持不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都将“变相拖堂、变相提前上课”等挤占学生课间活动时间的行为作为减分项纳入相关考核机制。“课间15分钟和课上45分钟同等重要,教师要从课间的管理者走向课间的设计者和共同参与者。”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因材施教 让孩子真正成为课间的主人

  时间延长了,如何让孩子真正成为课间的主人?傅晓静认为,下一步,学校要培养孩子“规划课间、管理时间的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中,有一课内容是《课间十分钟的规划》。在低年级,老师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间要上厕所、喝水、换教具。而中年级和高年级,老师要教会孩子哪些习惯、怎样培养其道德品质和安全意识等,都是下一步要考虑的内容。”傅晓静说。

  在北京市朝阳区,这些问题已经被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第一阶段要教会孩子‘怎么玩’,由体育老师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生理特点的户外活动,提前安排好活动内容、流程和活动量,要符合自然规律。第二阶段要带领孩子‘玩起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具有创新性的活动,形成特色。第三阶段要‘自主活动安全玩’,让学生明确相关安全和纪律要求,自主管理课间户外活动,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期间使用‘绿牌、黄牌’等实体卡片,对学生进行鼓励和约束。”

  在北京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我的课间我做主”“翻转课间玩起来”等项目已经运行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真实的问题,成为课间生活的主人。

  不少学校还将课间优化调整与跨学科主题实践结合起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发了跨学科主题、寓教于乐的体育活动,低年级数学教师结合“认识平面图形”的知识优化设计了“跳房子”游戏,由学生用平面图形拼接不同样式的图案,不同图形对应不同的运动方式,单脚跳、双脚跳、单手触地跳等等,既增加了难度又增加了趣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学校准备通过家长访谈、家委会等方式收集信息,了解活动效果,还将动态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不少地方准备了“近视率、肥胖率、脊柱侧弯率”等相关台账,了解并记录特殊体质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记者还看到了不少家长表达支持、提供建议的留言。

  “课间更长,希望看到更从容更阳光的少年风貌!”相信,这是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

  (光明日报 记者 姚晓丹 董 城)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