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产业定标准、促发展(经济新方位)

发布时间:2024-11-18 16:46:17 来源: sp20241118

  聚焦新兴产业8个领域和未来产业9个领域——

  为新产业定标准、促发展(经济新方位)

  本报记者 林丽鹂

  在河北保定,上百个交通路口红绿灯智能化升级后,可以实时动态调整红绿灯配时,城区高峰通行拥堵指数下降4.6%,平均速度提升11.6%。当“聪明的车”遇上“智慧的路”,车路协同的效果放大。让不同品类的车畅行不同类型的路,标准化发展是关键途径。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各地各部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日前发布,正当其时。如何为新产业定标准、促发展?记者进行了采访。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采集数据,没有统一格式要求,会影响汽车行业内数据流通。”零数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林乐说。

  2021年起,零数科技深度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相关标准的编写,规范和统一相关数据格式和定义。相关标准的发布不仅有利于自动驾驶汽车数据采集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有利于行业数据资源互联互通,还有助于监管部门统一管理,推动形成产业数据生态。

  在推进自动驾驶汽车这样的新产业发展过程中,标准化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杨建军说:“近年来,我国始终把标准化作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已取得长足进展。”据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国围绕电子产品安全、网络安全等建立健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用标准守住技术安全底线;制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0余项,以顺应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对标准供给能力的新需求;推动成立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等全国性标准化技术组织,着力解决技术标准难题;牵头制定国际标准近200项,国际标准化参与度和贡献率不断提升。

  《实施方案》聚焦“8+9”产业,综合考虑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统筹兼顾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新兴产业主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个领域,未来产业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个领域。国家标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细化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中长期发展任务,提升新产业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执行性、交付性和可考核性。

  助力技术创新,支撑融合发展,提高质量和可靠性

  在宝钢工程与宝钢股份合作打造的数字孪生工厂,图纸、文档、模型、工程造价等在不同车间同步实现数字化交付。“数字孪生工厂平台展现了数字化交付标准的优势,从源头落实数据标准和数据治理,保证质量。这种数据驱动的业务模式使得数据沿着产品链、资产链、价值链流动,从而产生效益。该项目设计效率提高60%,工期缩短21%。”宝钢工程副总经理袁磊说。

  杨建军说:“标准化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品质量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准化助力新产业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标准可以统一加速器接口、深度学习框架适配多硬件接口等关键适配环节,加快人工智能软硬件适配和算法模型迁移适配,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的互联互通,有效缩短从技术创新到赋能产业的周期,降低适配应用成本,推动创新技术向产品服务的快速转化及在云端等场景快速部署应用。

  标准化支撑新产业融合发展。以高端装备数字化转型为例,工业云、工业大数据、机器视觉等关键技术标准群规范了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的基本技术原则,推动数字孪生工厂建设、制造工艺动态优化和大型装备质量监测,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品为例,标准规范了产品的技术要求、环境试验方法、光电性能测试方法,为产品开展技术验证、提高质量和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撑,依据标准开展的符合性测试和认证为产品推广应用提供保障。

  生活中常见的轨道、电源插座、互联网协议等都经历了从标准化走向爆发式增长的过程,标准化也将带来新产业的繁荣发展。

  适应发展新需求,标准制修订“时效性”有待提升

  “目前,新产业标准化仍然存在体系不够健全、先进性不足、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国家标准委相关负责人说。

  杨建军认为,为适应新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标准化仍有三方面工作需要加强。一要提升有效供给,标准制修订的“时效性”与新产业发展速度存在差距。二要深化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三要提升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推进新产业国际交流合作。

  为此,《实施方案》提出了完善高效协同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支撑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开创高水平国际标准化发展新空间等重点任务。专家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标准图谱的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融合领域标准制定,加强标准化能力建设、新标准贯标达标、标准化创新案例推广。

  强化与科技创新的联动。加强标准化研究机构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创制供需对接,建立并持续维护可转化为标准的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库,促进技术、专利与标准协同发展。

  开拓国际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新产业国际标准化路线图,支持企业采用和转化国际标准,不断提升我国国际标准提案质量。

  产业标准化,企业更受益,新产业标准化工作备受期待。“对战略性产业来说,标准化不仅能大幅降低前期试错成本和重复性资源投入,也将强化产业上下游合作、建立生态协同,带给上下游企业新的机遇。”苏州智行众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宏伟说,“希望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并支持民营创新企业参与国家标准的技术研讨和制定,给予牵头或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更多支持。”

  《人民日报》(2024年01月03日第02版)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