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8:58:29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福建宁德8月13日电 (记者 吕巧琴 叶茂)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青山巍峨、草木葱茏,廊桥飞跨、碧水奔流,一幅“廊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下党乡地处闽浙两省三县交界,曾是福建省唯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
在下党村经营着“幸福茶馆”的王光朝老人说,由于交通闭塞、产业薄弱、思想落后,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很苦,以至于不敢把猪养得太肥,生怕抬不出去。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这些年,下党乡建成省道S207南北段,一体推进5条进乡公路、10条进村公路改造升级,告别“车岭车上天”,实现“天堑变通途”。
下党乡党委书记吴观前表示,乡村旅游也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办起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业态99家,年接待游客突破58万人次,600多人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立足乡情实际,下党乡高标准打造全国党性教育学习基地,实施“新农人”回归工程,大力发展定制茶园、食用菌、林下经济、优质水果等“1+4”产业1.6万亩;创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2023年,下党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952元,相比2018年翻一番。吴观前说,抢抓乡村全面振兴机遇,让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甜美。
下党乡的美丽嬗变,是五年来宁德市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13日,宁德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重要回信精神五周年座谈会举行。
2019年8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座谈会现场。 中新网 记者 叶茂 摄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表示,这五年,宁德以念好“山海经”为指引、以建设“样板区”为目标,引导全市上下在领悟回信精神上步步深化、在彰显闽东特色上步步深化、在创新振兴机制上步步深化,初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先行、以城带乡、文化赋能、生态宜居、党建引领”的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在屏南县的龙潭、四坪等古村落,一间间曾经破败不堪的古宅被改造成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书吧、咖啡屋、酒吧、民宿,令人流连忘返。
这背后,是屏南县打破框架束缚,探索引才留才新机制的成效。
政策先行,智汇乡村。出台“一事一议”“支持文创人才发展”等政策,自主认定林正碌等文创人才60名;引进温铁军教授团队组建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为乡村谋发展……得益于他们的磁吸带动,全国各地“新村民”350多名来到屏南定居,就业创业。
不拘一格,广纳英才。屏南面向社会各界公开招募农业、文创、电商等13个领域特聘指导员3批次、139名,出台“揭榜挂帅”项目管理办法,以特长匹配项目、靶向发力,累计实施项目237个、争取资金5445万元,带动就业近2200人,促进村财增收347万元。
屏南县委书记周春海表示,下一步,屏南县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在走好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上展现屏南更大作为。
耕耘山海间,走好振兴路。五年来,宁德市坚持产业先行,高质量开发山海资源,探索了一条“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兴业富民之路。
以产兴业。宁德通过选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八个一”、建设“四个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一县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五年间八大特色产业的全产业链产值增长60%,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突破200家、增加了四分之一,年产值五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链更是从无到有。
以产强村。宁德通过每年培育一批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林场农场,推动县县有园区、业业有龙头,打造出5个百亿强县、24个十亿强镇、50个亿元强村,带动全市2135个行政村平均收入增长了2.7倍,实现了“兴一业而惠千村”的辐射效应。
以产富民。五年间,宁德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3.7%,全市三分之一人口通过发展茶产业走上了致富路,30多万人通过养殖大黄鱼鼓起了腰包,30多万人通过种植食用菌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可以说,“一片叶”变成了“振兴叶”,“银耳花”变成了“致富花”,“大黄鱼”变成了“黄金鱼”。
结合乡村产业振兴,宁德市全面打造沿滨海岸线、沿交通干线、重点景区周边等乡村旅游风景线,拓展金牌旅游村产品业态,加快“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蝶变。截至2023年底,该市累计创建市级金牌旅游村112个,培育文化振兴示范村120个。
“风雨不忘来时路,感恩奋进再出发。”宁德市市长张永宁表示,重温重要回信,总结交流乡村振兴的成效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不断把贯彻落实重要回信精神引向深入,走好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奋力谱写宁德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新篇章。(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