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标准引领中医药“走出去”

发布时间:2024-11-25 19:02:09 来源: sp20241125

  中医药各类标准已达3000多项,基本建立适合中医药发展标准体系框架

  以高标准引领中医药“走出去”(大健康观察)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进展。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已有中医药各类标准3000多项,适合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标准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

  持续优化中医药标准结构

  “中医药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是推进中医药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朱桂表示,“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遵循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形成了以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及中医药国际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标准体系。可以说,适合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标准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

  一方面,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对中医药标准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期印发了《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了推动中医药标准化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创新性举措——优化中医药标准体系总体布局、加强重点领域中医药标准供给、推动中医药标准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深化中医药标准化改革创新、夯实中医药标准化发展基础。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要更加注重高质量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以高标准来助力高技术创新、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国医大师、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伯礼院士说,“我们各级各类标准已经有3000多项,内容包括中医药方方面面,基本架构已经达成了,下一步就转向要完善标准体系的框架,持续优化中医药标准结构,提升高质量标准的供给效率。”

  张伯礼表示,要加大对中医药标准的制修订力度。“标准也要与时俱进,有的标准可能一年两年就得修订。”他说,“特别是现在互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很快,我们在标准的制定上应该借鉴、为我所用,把中医药的标准制定和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

  中医标准化与“三因制宜”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意义深远。

  朱桂表示,推动中医药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中医药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有利于中医药学术发展,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药特色,整体提升中医药学术水平;有利于加强中医药的规范管理,提高中医药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好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标准制定的目的在于应用,标准制定得好不好、科不科学,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接受检验。”朱桂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逐步建立并完善中医药标准推广与实施机制,发布中医药标准同步出台标准实施方案和释义,加强标准的宣讲、效果评价等工作,促进中医药标准的有效实施。

  比如,《经穴名称与定位》《腧穴定位图》《针灸学通用术语》《针灸技术操作规范》被广泛应用中医药教材中,并被翻译成俄文等外文版;首个ISO中医药标准《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让全球对针灸针质量控制有了统一标准,带动了中医药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

  中医药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中医药标准化似乎与之相悖。对此,张伯礼表示:“‘三因制宜’是中医药本身的学术特点,也是临床救治的经验,讲究的辨证施治、个别化诊疗。但从大量的临床实践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共性的认识、特征和规范。”

  张伯礼举例说,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书中,有很多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标准化的记载。

  “例如舌诊、脉诊,例如药物采集的季节、时期等,都是有规律的,都是把大家共识的经验总结出来,所以中医药的标准化是有基础的。”张伯礼说,“当然,古代是根据临床实践慢慢形成的共识,跟现在建立的各种标准,在方法上不完全一致。我们现在建立标准和方法需要经过文献调研、临床调查、专家讨论,最后制定出一个初步框架,专家再寻求共识,最后再评价,是非常严肃的科研工作,时间快点也得需要一年的时间。”

  规范世界中医药教育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中医药已经传播至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内容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建设了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近年来,与中医药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同步,中医药标准国际化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并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强大助力。“我们的标准要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中医药走向国际要靠标准来引领。”张伯礼说。

  2009年,针对中医药标准化领域的国际需求和竞争,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动议并促成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中国承担秘书处的工作。“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有23个积极成员和23个观察成员,下设2个顾问组和6个联合工作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说,“在各国专家的共同努力下,ISO/TC249目前已经发布了11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同时,中国支持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据吴振斗介绍,目前世界中联已经颁布中医药名词术语、临床技术标准、教育和健康旅游等143项国际组织标准,世界针联也连续发布了25项涵盖指南类、技术类和管理类等的中医针灸国际标准。“这两个组织也已经成为ISO/TC249的A级联络机构,活跃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前沿。”他说。

  此外,针对全球各类学校使用的中医药教材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我们编纂了教学大纲,组织海内外专家编写了13本中医药核心教材,作为标准引领,有利于规范世界中医药教育。”张伯礼说,“这套标准现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保证了全世界中医药培养的人才是合格的,推动了中医药在全球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熊 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13日 第 09 版)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