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4:49:25 来源: sp20241201
“前几年用6倍放大镜,现在用12倍放大镜了。”94岁的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患眼疾后视力严重下降,但他坚持边听学生口述,边拿放大镜对着文稿逐字逐句修改。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张晋藩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他是我国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和杰出代表,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法制史研究和法治人才培养。
张晋藩1930年出生于辽宁沈阳。“我的童年是在伪满洲国统治下度过的,那时历史课不教中国的历史。”张晋藩回忆,“‘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侵略者就是要让中国人忘记自己的根。”
1950年,张晋藩就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制史专业研究生。当时,在不少老师和同学眼中,资质出众的他就读冷僻的法制史专业有些屈才。但在酷爱读书尤其爱读史书的张晋藩看来,这个选择是天大的幸事。“研究中国法制史,可以了解中华法治文明的深厚底蕴。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就是我要扛起的责任。”张晋藩说。
在1979年以前,国外曾召开过3次中国法制史国际研讨会,都没有邀请大陆学者参加。
“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到外国去学习中国法制史!”1979年,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大会在吉林长春召开,张晋藩在会上提出了编写《中国法制通史》多卷本的建议。
自此,张晋藩牵头召集国内法制史学界的学术力量,历时19年,苦心钻研,出版《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为新中国中国法制史学科做了奠基性、开创性工作。
不仅著书立说,张晋藩更是一位师者。
张晋藩在新中国法律史学上创造了多项“第一”:招收了第一届法律史学博士生、第一届博士留学生、第一届论文博士生,创建了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法律史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研究中心。
担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后,张晋藩主张建立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培养制度。在他任职期间,每个研究生每年都有经费保障其参加至少一次学术会议。
“对年轻博士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提供有益的、科学的、历史的借鉴。这是学法制史的目的,史学的作用是观照当下。”张晋藩说。
他这样要求学生,也这样身体力行。“学校要我做首席专家,我所能做的就是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今天全面依法治国挖掘历史资源。”
近年来,张晋藩从全面依法治国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角度,撰写20余篇学术文章。“要让数千年积淀的宝贵精神遗产焕发新的活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添法治动力。”张晋藩说。
“不自满,不偷懒”,是张晋藩的治学名言。“只要身体能顶住,我还是要多读一点东西、多做一些研究。”张晋藩总是这么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6日 07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