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发布时间:2024-12-16 03:31:55 来源: sp20241216

  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求是》杂志编辑部

  “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科学阐述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特点优势、实践要求等,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新时代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一文,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至2023年6月期间的讲话、报告等重要文献,集中反映了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现实性、指导性。认真学习贯彻这篇重要文章精神,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系统把握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总体要求和重要原则,在新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政治制度

  2014年9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中国这样一个有5000多年文明史、几亿人口的国家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论断登高望远、掷地有声,是科学总结历史、着眼人类未来的郑重结论。

  图为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摄

  图为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摄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我们党一经诞生,就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先后提出工农民主、人民民主等政治主张,探索创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三三制”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形式。1949年8月,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参加北平各届代表会议后,感慨万分:“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带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而他们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史学家陈垣也参加了这个会议,他感叹:“这样的会议,我是从来没看见过的。因为在中国以往的无论是什么政权下,只有封建的专制,或者是假的民主,就没有一个政府是真正替老百姓办过一点事的……现在不同了,从解放以后,我静心的观察政府的一切措施,一切法令,真是基本上和从前不同了。”

  沧桑巨变,换了人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爱国名将、民主人士陈铭枢在会上发言说:“由于中国革命的历史教训,我们才找到了这一个根据中国历史发展,适合中国国情与中国人民需要的政府组织制度,这一个制度是中国独创的,也是最适合的——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制度。”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一路走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篇重要文章中深刻指出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我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先后5次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图为出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代表投票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我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先后5次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图为出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代表投票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则,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有效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处理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关系,实现国家统一高效组织各项事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效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巨大功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用“三个有效保证”作出精辟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坚定不移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每年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等工作汇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情况及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请示报告。

  ——把实施宪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2018年,全国人大通过了第五个宪法修正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法治基础。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定监察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国歌法,修改国旗法等宪法相关法,落实宪法规定的授勋、特赦等制度。调整设立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以立法形式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设立国家宪法日。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一批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相继出台或修改完善。编纂民法典。制定和修改国家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等多部法律,基本形成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制定和修改长江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等多部法律,初步形成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制定外商投资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修改土地管理法、反垄断法等,以立法形式确认和巩固改革成果。作出一系列授权决定和改革决定,保障改革举措有序推进。

  ——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人大监督工作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围绕党中央关于“三大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统筹运用法定监督形式,持续开展跟踪监督。推进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革,实现对四大类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全覆盖,持续强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出台执法检查工作办法、改进完善专题询问的意见等。

  ——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和良好风采。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35条具体措施,推进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密切全国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展人大代表对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参与,使人大工作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新时代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科学指引。新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019年11月2日,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迎来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历史时刻。

  这一天临近傍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在这里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同正在参加立法意见征询的社区居民代表亲切交流,深刻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篇重要文章,收录了总书记的这一创造性论述。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进,民主价值和理念进一步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

  ——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民创造历史的高度,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出开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征程的号令。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对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纳入“十个明确”之中。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每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都同代表委员们深入交流、共商国是,从2013年到2022年10年间共参加团组审议讨论53次,听取约400名代表委员发言;2023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看望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同大家倾心交流、深入讨论、擘画未来,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生动画面历历在目:

  2019年春节前夕,总书记专程来到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草厂四条胡同44号院,同正在议事的居民亲切交谈,明确指出:“设立‘小院议事厅’,‘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2020年9月,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同乡村教师、农民工、快递小哥等基层代表亲切交流,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共谋“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大计。

  2021年11月,参加北京市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在票箱前郑重投票,强调“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

  在出席重要会议、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同各界人士亲切座谈等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于民主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提升到历史新高度,引领人民民主迈向“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更高境界。

  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实践。

  ——指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点。一是“有完整的制度程序”。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二是“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图为2023年4月6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村民在讨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文明建设相关事宜。 人民图片 磨桂宾/摄

 图为2023年4月6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村民在讨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文明建设相关事宜。 人民图片 磨桂宾/摄

  ——阐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提出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继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23年3月1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3天前再次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继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提出明确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经过近70年的实践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同时也要看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国家其他方面的制度一样,经历了一个从探索到确立、发展完善的过程,体现出面向未来、面向实践、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全面贯彻、有效运行,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新时代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二是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三是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四是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五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六是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六个必须坚持”,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对做好人大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明确了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原则,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着眼发挥好重要制度载体作用、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明确要求:保证人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推进人大协商、立法协商,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宣传工作,讲清楚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讲好中国民主故事;等等。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回顾历史,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艰辛探索,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巩固、完善和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亿万人民当家作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功效。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磅礴伟力。

(责编:赵欣悦、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