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两岸三家人:两岸演员苏州“戏”说眷村往事

发布时间:2024-11-24 15:30:23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苏州8月18日电 (记者 钟升)“天津,那是我家,我老家。我回不去了。”“我一上船,就看着陆地越来越远,越来越小。”“你爸爸和我说去台湾玩玩,这一玩就是三十多年。”昏黄的灯光、音质沙哑的音乐、富有年代感的陈设、触动内心乡愁的话语,叠加在一起,勾勒出眷村的故事。17日晚,讲述眷村三代人故事的舞台剧《宝岛一村》在苏州上演,带领大陆观众走近那段发生在台湾的颠沛流离的往事。

演出结束后,“村民”们集体谢幕。  中新网 记者 钟升 摄

  1949年后,台湾当局为安置上百万大陆赴台军人和家眷,在全岛建立大批特殊的聚落——眷村,天南海北的人、腔调、饮食等在此融合,发展出独特的眷村文化。随着时光流转,眷村开始被陆续拆除,为此,在眷村长大的编剧王伟忠抓紧时间整理了120个眷村故事,与剧作家赖声川一起创作了《宝岛一村》。

  几个木架子加一根电线杆,拼凑出眷村的住家。三户人家加在一起,也只占了整个舞台的一半左右。走进“家”里,饰演“老朱”的冯翊纲感到无比亲切,“这就是我出生的家的同比例。当舞台上的灯亮起,我就会想起自己儿时的家。《宝岛一村》只要演一次,台湾的眷村就活一次。”

  父亲是陕西人,母亲是河北人,冯翊纲在剧中却饰演操着一口山东腔的“老朱”。他解释称,自己并不是为了这部剧而特意去学的山东话,而是从小在眷村中与来自天南海北的邻里的交流中耳濡目染学得的。冯翊纲还透露,赖声川将“老朱”设定为山东青岛人,是为了致敬同样出身自眷村祖籍青岛的女星林青霞。

  2008年《宝岛一村》首次公演时,“老赵”屈中恒还是舞台剧界的新人,突然要出演一部时长近3个小时的舞台剧中的主要人物,让他非常紧张。谁承想,这一演就是16年,300多场演出中,屈中恒一场都没有缺席。从41岁演到57岁,对这位同样从眷村中走出的演员来说,“我现在已经不是在‘演’给大家看眷村的故事,而是‘活’给大家看。甚至我们有时日常聊天,都会蹦出一句戏里的台词。”

见面会上,参演的屈中恒(后排左二)、冯翊纲(后排右二)、那维勋(后排右一)分别介绍自己所理解的《宝岛一村》。  中新网 记者 钟升 摄

  今年开始,一批年轻的大陆演员也加入眷村故事的演绎中。冯翊纲和屈中恒介绍道:“他们虽然不是在台湾长大,没有在眷村生活过,但大家非常认真、好学,一直听我们讲述眷村的历史,向我们讨教表演的技巧。看见有大陆年轻人请我们提意见、听我们说故事,我们就觉得,活着真有意思。”

  从一群人在眷村过第一个春节时祈愿“明年一起回家过年”;到“老周”回大陆探亲,被大陆亲友挽留后表示:“不住了,在台湾这么多年,都习惯了”;再到剧终眷村被拆除时,“赵家人”拆下99号门牌带去新家,好让过世的“老赵”“找得到回家的路”。对这群背井离乡的眷村人来说,他乡成了故乡,故乡成了他乡。眷村虽然不在了,但这份思乡之情仍在被两岸的一代代人延续着。

  散场后,每位观众都领到了一份热腾腾的眷村天津大包子。这一习惯,即使剧组在欧美国家演出时也始终坚持。嚼着“夏天肥瘦比例三比七”的包子,又想起了冯翊纲在见面会上的话,“眷村里面有来自天南海北的菜肴,但是都不地道,它们里面都多了一样味道——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他们在那头,大陆在这头。(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