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0:54:55 来源: sp20241227
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也就是链博会在北京闭幕。首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这也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链博会上,都有哪些新产品,反映出哪些新趋势?在全球产业链调整重塑的重要时刻,举办链博会的意义在哪里?
和其他大型展会聚焦某个行业和产品不同,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重点突出一个“链”字。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涵盖了智能汽车、绿色农业、数字科技等五大链条,在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同时,更展现出各行业上中下游关键环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舜杰:链博会聚焦的是全球供应链的上下游合作,在一个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把最先进的技术产品在链条的关键环节上展示出来,同时把上中下游企业带进来。大家来参观链博会,看到的是一个产业链的全景图,展示的都是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和产品。
总台央视记者 高琦: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市场和广阔的供应链,这意味着任何一种商品,都能在这里用较高的效率和较低的价格找到最合适的供应商,这是“中国制造”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许多跨国公司持续拥抱中国的重要理由。
在首届链博会上,来自境外的参展商占比达26%,其中来自美国、欧洲的企业最为抢眼,占外方参展商总数的36%。
思爱普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网络总裁 柯曼博士:链博会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基本上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和运输。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去寻找如何优化供应链。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展会真的太有意义了。
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 张轶昊:中国供应链的优势和韧性全世界都是公认的。在过去的12个月里,我们在中国新开了两个工厂,中国供应链提供了强大的优势,又能够很好稳定全球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苹果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葛越:我们带来的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几家供应商,我们在全球前200名供应商中,有151家都是在中国制造和生产的,其中智能制造也是重中之重。
简单来说,一件商品从生产到流通,涉及的各个过程所组成的链条就是供应链。在为期5天,10万平方米的空间内,作为现代经济最主要形态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总台央视记者 高琦:农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我们的餐桌,中间是一系列漫长且脆弱的环节,要让人们吃得饱且吃得好,农业供应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数据显示,2001年至202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年均增长12.6%,农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9.1%,进口额年均增长15.4%。2022年,中国农产品进口2361亿美元,出口981亿美元,稳居全球农产品第二大贸易国、第一大进口国、第五大出口国。粮食安全的稳定性,离不开农业供应链的安全可控。
中粮集团对外合作部总监 陈刚:通过全球布局的供应链,把世界粮食收储、加工,通过稳定供应链运送到每一个消费者的餐桌上。我们在全球40个国家有自己产业链的布局,一瓶食用油从原料到达中国的港口,到产品奉献到消费者餐桌上,只需要24个小时的时间。
农产品供应的效率和稳定性,离不开遍及全球农粮主产区和主销区的贸易物流网络,以及从采购到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全方位把控。支撑这一供应效率的是中粮集团9500万吨的年综合加工能力、近7500万吨的年中转能力和3300万吨的全球仓储能力。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 赵萍:供应链的好坏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老百姓在日常消费当中购买商品是否买得到、是否买得起、买得是否满意,都和供应链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供应链的效率也决定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速度。
今天的中国,平均每一分钟就可以生产出一辆新能源汽车。从第一辆到第1000万辆,中国走过了27年的光阴;而从第1000万辆到突破2000万辆,仅用了17个月。正是依托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大而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厂商竞争力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智能汽车链展区是首届链博会的一大亮点。
总台央视记者 高琦:首届链博会的现场,从整车到电池到各类元器件,几乎能看到有关汽车的一切。与此同时,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加速演进,全球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从供应链来看,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催化了中国电动车技术创新的过程,整车厂与供应商相互配合,共同提升了中国供应链在电动智能化时代关键零部件的占比。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变速箱,已经逐渐被智能电动车时代的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所取代。首届链博会上,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所形成的新优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今,智能驾驶已经迅速迭代并在很多领域开花结果,比如这台纯电动航空食品车,能实现完全无人化操作,与民航客机实现精准对接,而企业也把操作平台带到了链博会的现场。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记者通过换挡和踩油门,就启动了约1000公里外封闭测试点的一辆航空食品车,到达指定位置后,车辆上方的旋梯自动升起,开始下一轮无人化操作。
在智能汽车链展区,各种围绕汽车智能化的体验并不少见,无人矿山、无人送货等新场景已经纷纷落地。一款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于2021年在北京顺义区投入使用后,已积累了23万份订单,不仅具备L4级无人驾驶的能力,其售价也在3年左右的时间从最初的几十万,降低至不到9万元。正是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让智能驾驶新赛道上不断涌现出新的创业者。
要让一辆车实现智能驾驶并形成规模化产能,背后涉及的是从芯片、软件、算法等构成的复杂产业链和供应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已经成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 王济武:以人工智能为例,首先得有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其次就要到芯片制造,涉及各个门类的芯片,再往下有各个门类芯片才有各个门类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现在的创新和过去的区别是需要越来越多的要素、越来越多门类的科技集成,谁都不能闭门造车。而我们国家一直坚持在科技创新和创新链、产业链领域打通全球合作。
首届链博会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指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报告通过全面量化分析发现,全球供应链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区域化、多元化、数字化和绿色化。值得注意的是,首届链博会上,开辟了专门的数字科技链展区,随处可见的数字化使用场景,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总台央视记者 高琦:数字科技链的展馆,有一台拟人型发球机器人,能实时捕捉高速运动乒乓球的轨迹,生成专业报告,数字科技让运动变得更加有趣。
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如今已经进入制造业领域,在位于河北迁安的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人员正在对钢厂内部的生产设备进行故障检测,传统检测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凭敲打来判断。如今,凭借这台声学成像仪,不仅故障识别率大幅提高,原来将近5个小时的人工检测也被缩短至90分钟,经过该工业大模型的文本生成、工业理解计算能力,可以在后台一键生成故障报告。这款黑科技仪器也被带到了首届链博会的现场,对公众进行科普展示。
作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这套纯国产化的仪器还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对于保障制造业的供应链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正是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不断迈进的一个缩影。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 赵萍:我们国家作为世界数字经济大国,去年数字经济的总规模达到50.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在工业行业,在关键工序领域的数控比率已经接近60%,而且工业互联网覆盖的行业也超过了85%。在这样的背景下,制造业的供应链数字化也呈现出很多新的模式,中国供应链现在最大的优势是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快、覆盖面广,从而有效带动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中国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建设者。中方将同各方一道,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得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富活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丨高琦
摄像丨阮红宇
剪辑丨周维 邢永跃
策划丨余仁山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