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大梁 广东“实”力几何?

发布时间:2024-12-05 18:11:31 来源: sp20241205

  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实体经济架起“四梁八柱”,制造业则是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在当前外部形势严峻复杂,中国经济爬坡越坎、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实”力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这一年,“粤字号”依旧“实”力过硬:新能源汽车奔驰于大街小巷,无人机翱翔于蓝天碧野,甲醇双燃料绿色船舶“扬帆出海”……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海上游的,林林总总的“Made in Guangdong”持续走红;从珠三角到粤东西北,从“老三样”到“新三样”,“广东造”更展现出迭代升级的新气象。

  “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一以贯之的重要要求。要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广东如何更进一步彰显“实”力,勇挑大梁,撑起新天?

  要怎样的“广东造”?

  2023年的广东,在新的高度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新绩亮眼。10家制造业企业上榜世界500强,前三季度“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增长4.3倍、20.6%、29.6%,前三季度全省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不仅如此,广东还大力推动制造业结构性调整、系统性优化、整体性跃升,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22条”“技改十条”“降低制造业成本十条”。

  全新的“广东造”,利落地摸准了市场脉搏,切中了大势所趋:

  “含智量”更高。在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从客户订单、生产制造到产品交付全过程,物流与信息流无缝衔接;走进云浮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原来的“打铁匠”变成了机器人“班长”,流水线工人则升级为AI训练师……

  “含绿量”更浓。绿色低碳的理念,遍布工厂、园区乃至供应链……曾经粉尘飞扬的工厂,如今正变身为明亮整洁的数字车间。广东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04家,绿色工业园区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9家,绿色制造名单总数居全国首位。

  “含金量”更足。“大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大平台”建设协同推进,大批补链强链延链“大项目”落地建设,“大企业”与“小巨人”数量居于全国前列,持续优化的“大环境”呵护企业向中高端迈进……2023年前三季度,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2.51万亿元,同比增长3.5%。

  有多大体量,就要有多强支撑;有多高质量,就会有多强后劲。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并进,抓项目、建平台、优环境并推,广东“十只手指弹钢琴”,以浑厚的“实”力,奏响时代的“交响曲”。

  向海“图”什么?

  广东名声在外,连续34年位居全国GDP第一,但也面临“成长的烦恼”,追兵日近,短板尚存。只有把经济触角伸得更远更深,开辟新赛道,让产业基础更雄厚,产业门类更齐全,才能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长肌肉、增底气。

  海上新广东,拓展了思路,打开了格局。

  坐拥41.9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海域、4084.48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963座海岛,广东向海图强,做强做优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把海洋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海洋牧歌回旋在蓝色粮仓:全省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顺利下水;阳江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迎来首批渔获;潮州投入8000万元打造省级花鲈良种场……渔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化海洋牧场蓬勃发展。

  “蓝色经济”绘上了制造业底色:中海油、壳牌、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巨头”集聚惠州大亚湾;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交付……瞄准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培育壮大海洋油气化工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海洋清洁能源、海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使海洋成为“聚宝盆”。

  “美丽经济”释放着海的红利:以广州港、深圳港国际枢纽海港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初步形成,阳江海陵岛、茂名浪漫海岸、汕尾红海湾等海滨景区成为热门旅游点……海洋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海洋旅游业加速恢复,海洋文旅消费潜力更大释放。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深耕陆域,向海图强,广东不断立柱架梁,夯基垒台,打开了一片新天。

  “承压韧性”如何?

  “江流激荡,要么翻身,要么翻船!”某种程度上,这不是危言耸听。

  向外看,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向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承压前行、迎难而上,韧性几何至关重要。

  工业规模约占全国1/8,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其中15个规模居全国第一,这是工业大省广东富有底气的一面。

  但另一面,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广东受外部不利因素冲击更为直接,产业基础和产业链薄弱成为“痛点”。

  “不仅能生存,还要有大发展”,广东咬紧牙关、顶风前行,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韧性,在世界经济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让“稳”更有基础。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协力把“蛋糕”做大做优,这是稳的基础。广东围绕断点弱项,组织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培育更多细分领域的“小巨人”“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目前,全省已经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1525家,助力广东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生机勃发。

  让“进”更有动力。应对部分国家的产业竞争和跨国公司“中国+1”产业布局,广东以创新突围,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同时打好组合拳:一边扩增量,引进高质量外资,一边稳存量,精准了解企业需求,把能留下的企业留下来;对于留不下来的企业,也尽力推动其企业优先在省内转移,或争取把总部、研发等关键环境留在省内,努力搭建高质量发展的新舞台。

  让“立”更有方向。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是若干产业门类的简单拼盘,而是一个内部存在有机联系、功能互补的复杂生态体系。提高安全韧性系数,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贪大求洋;三大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将其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闭门造车……广东坚定前行。

  起于实力与底气,立于拼搏与奋进,成于求新与笃行。

  广东,大块头,大担当;挑大梁、走在前!

  南方日报、南方+评论员 刘艳辉

  古嘉莹 曹斯 胡良光 丁建庭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