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3:24:37 来源: sp20250111
保护不是将文物束之高阁,让历史文化遗产走进日常生活才是最好的保护
“天再冷,每一处墙体也要看仔细,这样才能及时给长城‘治病’。”在北京延庆大庄科段长城,长城保护员王东旺顶着凛冽的寒风行走在城墙上,遇到杂草便进行清理,遇到裂隙就拿出手机拍照片上传。自长城保护员制度建立以来,这支队伍日渐壮大,已有保护员6000多名。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持,汇聚起保护长城和传承文化的坚实力量。
文物是活着的历史,也是文化自信的底气。自春秋战国至明清,长城的建造延续2000余年,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历史文化遗产。前不久,国家文物局就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工作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切实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依法严格保护。长城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与地位,做好长城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日益成为共识,长城保护日渐见成效。让长城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必须在“怎么保”上不断有所突破、有所进展。
有怎样的理念,就能指引怎样的行动。做好长城保护工作,必须秉持正确的长城保护理念。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今天的长城已不再具有修建之初的军事防御功能,人们为什么依然热爱它?是它真实又沧桑壮美的物质存在,唤起了人们与过往的联系。正因如此,长城保护应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我们应妥善保护长城真实性、完整性和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对地面仍存有建筑的长城段落,应当以维护结构安全、保存历史信息和保护历史环境风貌为主;对历史上地面部分已坍塌或消失的长城遗址,则应当以遗址原状保护为主,而非在原址重建或进行大规模修复。
不主张大规模重建重修,是因为长城保护有了更科学的方式。以往,长城保护多是“哪里损坏修哪里”,注重抢救性保护,修缮过程中各专业技术人员作业也相对分散;如今,长城保护进入了科学保护修缮阶段,更加注重抢救性保护与研究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并重。比如,北京选取延庆大庄科段长城和怀柔箭扣段长城试点开展研究性修缮,引入考古环节,坚持修缮、考古、研究并重,让考古、设计、勘察、施工等人员在各环节协同配合,“边研究边修缮”成为现实。做好长城保护工作,有必要总结推广相关经验,让研究性修缮新模式更加完善。
还应该看到,保护不是将文物束之高阁,让历史文化遗产走进日常生活才是最好的保护。在甘肃永昌,当地不仅改造修建了长城文化展示中心等基础设施,还将长城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连点成线,打造当地特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既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促进了有效保护,也让更多游客有机会领略长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活化利用上下功夫,正是长城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探索新时代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古老长城将不断焕发勃勃生机,绽放时代新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3日 05 版)
(责编:袁勃、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