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大模型亮相 助力父母智慧成长

发布时间:2024-12-31 05:12:54 来源: sp20241231

  “孩子放下书包就找手机”“一回家就关上房门、不愿与我沟通”……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如何以适宜的方式应对孩子成长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家长们日常焦虑的主要来源。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一代“数字原住民”,面临着上一代人不曾遇见的问题,家庭教育也在新环境下迎来挑战和变革。

  数字时代,如何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探索更适应时代背景的家庭教育模式,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5月17日,正值第31个“国际家庭日”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父母必读》杂志社、未来网、腾讯公司联合举办的“数智+助力建设美好未来家”——家庭教育大模型发布仪式暨“AI+家庭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召开。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与腾讯公司、行业协会、专家学者打造的国内首个“家庭教育大模型”亮相,并发布《家庭教育100问》工具手册,升级“家长服务园地”,试图为家长提供数字时代的家庭教育一站式解决方案。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各界专家、志愿者、家长代表就AI时代如何帮助家长智慧育儿、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展开讨论。

家庭教育大模型发布仪式 (由左至右:未来网教育负责人徐东,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斌,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徐凡,《父母必读》主编、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恽梅,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林涛)

  大模型遇上小家庭,智慧家长的“AI养娃”模式

  “我有时下班看到家里两个孩子鸡飞狗跳,经常不耐烦,虽然知道要好好沟通,但真不知道该怎么做。”作为二胎爸爸的高先生感慨道。面对网络上井喷式、碎片化的亲子教育的信息洪流,他坦言,“其实家长的核心痛点是焦虑,这个时候希望有人告诉我这到底是不是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

  2023年,为回应这一社会需求需求,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家长服务园地”小程序上线。这一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与腾讯公司联合研发的平台,不到一年时间,已为超过280万位和高先生一样有着教育困惑的家长带来解答和帮助,涉及网络保护、沟通技巧、亲子关系、习惯改善、心理健康等领域。

  “我们在帮助家长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很多行为映射出更深层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些共性的问题,能够通过AI工具进行系统性梳理,结合我们的辅导经验,以共情+动机分析+实用方法+教育工具的形式,降低家庭教育成本,同时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智能教育解决方案给到家庭启发。”腾讯未成年人保护营地教育负责人马滢提出了AI时代下的家庭教育新思考。

腾讯未成年人保护营地教育负责人马滢

  为此,北京师范大学、腾讯公司、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共同打造“家庭教育大模型”,并推出创新的“大模型+志愿者服务”模式,为家长提供定制化的教育建议和解决方案。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的底层技术,结合10万+真实案例中沉淀的科学家庭教育理论,家庭教育大模型把零散知识和实践经验转化为系统的数字知识库,结合文字、视频、数字工具等,AI可针对不同需求、不同场景、不同年龄段的家长提供智能化、高效化的教育辅导,成为家庭的数字教育伙伴。

  “大模型+志愿者服务”模式,为家长提供定制化的教育建议和解决方案

  马滢介绍,AI能够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类型的问题,大模型能够基于用户的自由对话进行意图识别,结合特色家庭教育知识库,先作出家庭类型判断。而在内容生成方面则遵循四个原则,第一步是理解家长情绪,第二步是进行动机分析,因为家长需要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第三步给出有可操作性的实用方法。最后是推荐适配的教育工具和真实案例。

  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大模型连接园地20万志愿者和专家,既利用了人工智能的效率,又保留了人工服务的个性化和灵活性,手把手教家长由学到做。马滢谈及这种创新公益服务模式时表示,“父母也很难,要去哪里学、学什么样的知识、花什么样的成本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父母希望‘零成本’上岗,我们提供了‘零成本’思路,让家长先愿意去试一试,成本不要那么高。”

  《家庭教育100问》发布,科学养娃也有“通关秘笈”

  “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接触网络?”“到底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孩子?”每当聊起未成年人上网,每位家长总有数不尽的问题。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谈及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核心理念有三个,一是赋权,青少年的数字技能提升是要有使用权利的,我们通过断网,不让孩子玩手机,是对他权利的剥夺。二是赋能,孩子和家长都要共同提升数字素养,化解数字鸿沟需要家长言传身教,通过能力构建教育,让网络真正为青少年所用。三是赋义,家长有价值引导的能力,要在更深层次上的价值和意义进行网络素养教育。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

  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疑惑与需求,腾讯未成年人保护营地教育负责人马滢老师扎根教育一线,在辅佐完上千个家教疑难个案后,基于10万+家庭真实案例经验,带领“营营老师”家庭教育30余名专家收集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和痛点,撰写出《家庭教育100问》工具手册。

  《家庭教育100问》涵盖了网络保护、心理健康、教育沟通、亲子关系、行为习惯等多个维度,不仅解答了日常育儿过程中的常见疑惑,更深层次地引导家长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帮助家长全方面解决真实的家庭教育困惑。

家庭教育不止是“家事”,更需构筑社会协同新生态

  根据《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2年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作为一代“数字原住民”,他们自出生起就生活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世界,使用各类数字工具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放眼每个年代的畅销品,从街头游戏机、武侠小说、电视机,再到如今的电脑、手机、网络,每个时代都有让孩子“趋之若鹜”的东西,每当新型技术或文化现象出现时,家长们往往把孩子的问题归咎于外因,而忽视问题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父母必读》主编、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恽梅认为,“家庭教育的问题是三维的,每一代父母都会有自己的时代烙印问题,同时也存在很多共性问题,比如叛逆、情感、社会交往等,还有大量的个性问题。需要理解父母,理解孩子,才能做好赋能。

《父母必读》主编、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恽梅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喻国明指出,如今社会连接由越来越多元化的圈层构成,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破圈的能力、模式和机制。互联网技术革命给了我们提供全新的场景、全新的平台、全新的技术可能性,比如游戏就是一种圈层连接平台,能让我们和青少年产生更多接触交流,这事实上是影响他们最好的平台。未来发展当中,如何利用游戏平台做好青少年的培养引导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喻国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斌指出,要解决沉迷的孩子如何引导出来,未成年的工作不是做单一个体的事情,一定是做工程性的事情。

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指出,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家庭教育也不再只是“家事“,已经成为一项社会性的课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携手构建一个安全、健康、有益的生态环境,让孩子们茁壮成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陆先高认为,家庭教育大模型让我们看到家庭教育的智慧化趋势,看到技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和因材施教在内的驱动逻辑,还有基于现实瞄准未来的战略规划眼光。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陆先高

  在迈向未来教育的征途中,AI融入的教育核心仍旧围绕着爱,借助更多的数字手段让家长在保护与放手之间找到最适宜的平衡点,让科技成为促进亲子和谐、孩子健康成长的助力。学校、企业、媒体、专家群体及社会组织正凝聚力量,共同赋能家庭教育,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构筑坚实的守护之盾,携手铺展一条健康成长的光明大道。

腾讯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家长服务园地”小程序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