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4:47:42 来源: sp20241201
中新网 3月30日电 据国家医保局网站消息,对于很多无法自然生育的普通家庭来说,辅助生殖是圆“生育梦”的最佳路径,但其昂贵的费用又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2023年以来,我国部分省份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解决有生育意愿家庭“不能生、不敢生”的困扰,助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将继续指导有关省份进一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从“放开三孩”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多项生育支持政策为医保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保部门发挥医保基金共济功能,用心呼应“人民需要”的民生实事。在国家医保局的指导下,北京、广西、内蒙古、甘肃四省份已先后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
政策还在持续发力。2月29日,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实地调研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详细了解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等工作,指出“将继续指导有关省份进一步完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立项和医保支付管理,并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共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释放了通过医保政策推动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政策信号。
“这一万多元的治疗费我只需要交三千多吗?真是太好了!”
立春这天,在广西生殖医院结算窗口,35岁职工参保人陆女士看到结算单上统筹基金支付一栏出现了数字,惊讶地跳了起来。
“这一万多元的治疗费我只需要交三千多吗?真是太好了!”她看到统筹基金支付那一栏写着7000余元,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为了实现当妈妈的梦想,陆女士在试管道路上一走就是十二年,花费几十万元。这是她十二年来在结算时感觉最轻松的一次。
“在广西,像陆女士这样享受到报销政策的还有约5.58万人”广西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11月1日起,广西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9类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政策实施5个月,医保基金支出约1.14亿元,报销比例59.13%,大幅减轻了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
这位负责人介绍,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后,极大调动了有生育治疗需求群体的积极性,几个月来,全自治区辅助生殖机构门诊量达60.77万次,同比增长35.64%。
“现在有政府指导价,知道了要花多少钱,心里有底了”
2023年6月,国家医保局印发《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各地原本五花八门的辅助生殖类项目分类整合为12项。截至目前,已指导21个省份对照立项指南整合辅助生殖类项目,其中20个省份将定价方式由市场调节价改为政府指导价,进一步规范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我们将原有的37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整合为12项,定价模式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调整为政府指导价,价格调整后平均降幅达20%。”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1日起,内蒙古将目前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取卵术、胚胎培养等8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实行门诊单行支付,不设起付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遵循“多缴多得”的制度安排,报销比例分别为70%和50%。
“患者普遍表示,辅助生殖类项目规范后,他们对治疗费用有了预期,就医时感觉心里踏实了很多。”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倪亚莉主任介绍,这一政策的出台,有效解决了以往由各家医院自主定价造成的不透明、不均衡问题,患者可以预见在1个辅助生殖移植周期内,能享受自付费用负担减少7000元至10000元不等。
经历多次治疗的甘肃刘女士表示,“过去在选择医院治疗时,在技术或价格上会很犹豫,不敢轻易去尝试。现在有政府指导价,也知道需要做哪些治疗项目,要花多少钱,心里就有底了”。
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除了规范项目和实行指导价外,甘肃、广西、内蒙古对符合治疗条件的参保人员,都有每个治疗性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项目及相关加收项目可享受医保报销“两次”的限制要求。
2022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17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政策需要保持长期稳定且可实施。医保部门在做长周期的基金影响测算时,需要通盘考虑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临床实际需求、放大效应等因素。
2021年发布的《柳叶刀中国女性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特邀重大报告》显示,中国不孕率从2007年的12%增加到2020年的18%。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后,医保基金能否承受?是医保部门需要考量的问题。北京市医保基金运行情况显示:基金在支出测算范围内平稳运行。
“我们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对需求人群和基金承受能力进行了精密的测算,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北京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化城市,人口基数大,对政策实施的评估和基金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政策实施7个月以来,北京市职工就诊2.7万人,总费用2.2亿元,职工医保基金支出1.5亿元,在年度测算基金安全运行范围内。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