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6:17:28 来源: sp20250101
【乡村行 看振兴】
◎实习记者 于紫月
10月10日,四川富顺县古佛镇,秋意正浓。科技日报记者看到这样一幅画面: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大片稻田呈现出一派稻浪翻滚、稻香醉人的喜人景象。“我们正陆续组织进行收割。”富顺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中心主任肖祥富说。
这是四川富顺县乡村振兴重大项目——4万亩高标准农田,由中铁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科研院”)联合当地政府于2023年11月开始共建。
据肖祥富介绍,富顺县4万亩高标准农田主要包括新建1.9万亩、改造提升2.1万亩、田型调整2.28万亩、机耕路13.4公里、生产路61.5公里以及提灌站、石河堰、山坪塘。
当地村民感慨万千:“以前的荒地、鱼塘,东一块西一块,现在都连成片了,田坎变宽了,水田变得更大了,还能实现机械化耕种了。”
不仅田连成一片,种植还用上了先进的科技。通过优选育种、构建农业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体系、首创无人机播种、打造智慧农业样板,富顺县4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一期共1860亩试验田迎来了首个秋季大丰收。
富顺县主要生产水稻,在富顺县古佛镇339核心区,项目团队通过前期优选高端水稻品种,全面应用信息化技术,将有机稻谷加工成富含米油等营养物质的高端绿色无公害原胚芽米,大幅提升了农产品价值。
种植大户刘道军的手机里,连接着“富顺金仓智慧农业大数据监控平台”,点击进入,自己负责的农田,一应信息一目了然。“富顺金仓智慧农业大数据监控平台”是中铁科研院乡村振兴项目团队针对当地气象、土壤、地理地质等条件,量身定制的一套农业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体系。
“这个监控平台不仅能够精准施策,依托土壤信息监测系统,实现测土配方施肥的极致精准,大幅削减化肥农药用量,守护绿水青山;更以智能节水灌溉与病虫害防控并举,在节水增效的同时让农产品质量跃上新台阶。”刘道军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一年普遍面临土壤耕作层湿陷、设备无法下田、人工成本高、劳动力匮乏等难题,如果采用传统播种方式,种子易遭鸟类啄食,同时因为播种深度不够等原因,发芽率低。项目团队率先尝试智能无人机自动化播种作业技术,通过分析土壤黏稠度、高度落差、作物播种深度及气候等数据,调整无人机参数进行点射播种,巧妙解决了多项难题,在提升了播种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项目技术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针对富顺浅丘地形,我们还将研发运用与无人机协同作业的共同自动化除草及收割技术。”
中铁科研院乡村振兴负责人董国萍透露,目前,中铁科研院正与当地政府一起,探索一种导入产业资源,打造全产业链、高附加值的国家级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区的乡村振兴“富顺新模式”,以科技力量带动当地百姓增收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打造一个“富顺样板”。
(科技日报四川富顺10月10日电)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