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9:01:19 来源: sp20241124
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孩子在进行控球练习。甘肃省教育厅供图
绿茵场上的少年快速带球冲向球门,一脚将球射向球门死角,进了!日前,在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甘肃赛区)男子初中年龄段U13组的比赛中,武威第十中学男子足球队过关斩将,一举拿下季军。
甘肃省武威市多年来深化校园足球改革、普及校园足球运动、优化校园足球赛事,目前已成为全国首批8个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不仅武威市,甘肃省各市县都在大力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努力让足球运动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园足球”已成为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统筹规划扩大足球人口
武威第十中学是首批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吸纳了一批有足球基础的学生。
“我们班上踢球的孩子们文化课也从不会落下。”武威第十中学教师苏艳花已经连续带了三届足球冠军班,在她看来,体育训练并不会影响文化课成绩,反而会成为学生升学的助力。
据统计,自2021年、2022年武威第六中学和武威第十八中学先后开始招收高中特长生起,武威第十中学通过足球特招升入高中的球队队员共计25人,占球队毕业生数量的50%。
“我初中就在武威第十中学踢足球,现在高中还在踢,我将来想成为一名职业球员。”目前在武威第十八中学就读的郑智说。
走进武威市古浪县富民完全小学,在翻新的足球场上,学区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正在跟着教练王玉龙进行颠球训练。
“每天十点大课间是小学足球社团的踢球时间,十点半到十一点给幼儿园大班孩子们上一节简单的足球课,让孩子们通过训练了解足球、喜欢足球。”王玉龙说道。
截至目前,武威市已经创建85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中小学和幼儿园、5所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校,拥有参加县级及以上比赛的足球代表队345支和学生球员6200余名,建立了以高中学校为“龙头”的高、初、小、幼“一条龙”足球梯队建设长效机制。
足球文化丰富校园生活
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是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坚持将体育教学纳入课程规划,对足球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形成了体育特色校园文化。
“我们让学生先参加比赛,感受比赛的激情与快乐,对足球感兴趣后,再训练他们提升技术。”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足球教练马晓云说。
下课铃响起,大课间时间到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四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抱着足球奔向操场,跟着音乐的节拍踩球、颠球。“孩子们通过各种动作熟悉球感,锻炼平衡力和敏捷度,一个个都成了‘中华足球娃’。”校长李汉朝说。
《中华足球娃》是该校自编的一支特色课间操,融合了足球的基础技术动作、武术动作以及传统舞蹈元素,让学生们在每天的体育锻炼中接触足球、了解足球、喜爱足球。
“学校里到处都有足球的影子,我们画足球、写足球、唱足球,更要上场踢足球,我喜欢这种奔跑的感觉,真的特别兴奋!”合作市第四小学学生当子扎西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甘肃省各地积极开展校园足球特色活动,武威市民勤县将每年五月第二周设为全县“足球特色周”,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足球才艺展示、明星对抗赛等活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把足球同民族传统文艺活动相结合,举办足球联赛与文艺展演,让大家走向体育场、走到阳光下。
足球训练塑造健康身心
跑位、接球、过人、射门,一气呵成……这是碌曲县藏族中学足球队训练的日常。
多年来,该校坚持“体育育人”,同时深化推进体育强身工作,严格开展体质检测,结合检测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锻炼、改善学生体质,让孩子们健康奔跑在这片海拔3100米的绿茵场上。
在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九年制学校的操场上,足球教练滕海文正在带领小学男队进行基础动作训练。
滕海文告诉记者,乡村学校的孩子大多比较内敛,不愿意交流,足球方面起步晚,基本功较差,他会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及身体情况进行专项训练。“如今孩子们体质增强了,看着更阳光自信了,足球让他们活力满满,坚强勇敢。”
拉毛扎西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本科生,热爱踢球的他一路从碌曲草原踢到了大学校队。拉毛扎西向记者说,自己的最大优势在于身体素质更强,更有耐心和韧劲儿。“跑起来我就可以放下压力,足球带给我的是最纯粹的快乐。”
采访中,许多足球教练、校长一致认为,足球运动的普及不仅改善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降低肥胖率、近视率和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比例,还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和责任感。甘肃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学生近视率较上年下降3.6%,较2018年下降7.78%;全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逐年上升。
(记者 王冰雅 宋喜群 通讯员 镡祎娜)
(责编:郝孟佳、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