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2:47:15 来源: sp20241224
中新社 香港9月27日电 题:科学精神浸润香江——记香港中小学生与科学家交流
中新社 记者 刘大炜
“遇到太阳风暴怎么办?”“您是怎样成为科学家的?”“人工智能(AI)会不会取代人类?”27日下午,香港科学馆演讲厅内座无虚席,一堂特殊的课正在此间举行。三位分别来自航天、地质学、AI领域的华人科学家与香港中小学生近距离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学生们争相提问,让科学精神浸润香江之畔。
该讲座是“科学家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帮助香港青少年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激发他们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科学热情。
“能提供宇宙速度的飞行器,我们就叫它运载火箭。”讲座一开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站在台上,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航天概念,引领大家进入神秘的航天世界。随着一串串数据和一张张航天器图片在屏幕上逐渐展开,台下学生紧盯屏幕,被讲述深深吸引。
“我印象最深的是太空育种丝瓜图片。在太空‘转’了一圈后,丝瓜可以长得比大人都高。”东华三院李赐豪小学五年级学生柯岱良对 中新社 记者说,龙院士的讲解让他对航天知识的兴趣更深,希望以后深入学习,争取早日成为航天员为国家“奔月”“探火”。
“中国的太空长征仍在继续,我们正在向‘2030年跻身航天强国前列、2045年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总而言之一句话,长征永远在路上。”演讲结束,龙乐豪的豪迈语言博得现场热烈掌声。
“上九天揽月”后,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家邹才能带学生们回到脚下的大地,“挖掘”地球深处的奥秘。在他的娓娓道来,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化石能源的形成、如何勘探,更清楚了化石资源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影响,明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科普相关知识后,邹才能还用“只有枯竭的思想,没有枯竭的能源”这句话,鼓励学生们打破常规,不断创新。
“演化计算是不是和AI有关?”“AI会不会通过自我演变生成?”随后,岭南大学副校长、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领军学者姚新又用一系列问题,将同学们的思绪拉到AI领域。
为了让现场学生直观理解“算法”的概念,姚新举了个蚁群的例子:在一群沿直线行走的蚂蚁前方放一块砖头,一边留长点,一边留短点,这时大部分蚂蚁会选择近路,从砖头短边走。“像这样,从自然界观察到的现象中抽取基本原理,再用作计算技术,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答环节,面对现场观众的“连环问”,科学家们耐心予以解答。其中,姚新在回答“如何成为科学家”的问题时说,本质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好奇心。而对于不了解的领域,科学家们会笑着说:“小同学提的问题非常重要,但这个问题我正好不懂。我下面跟你一起学习清楚,再回答你好吗?”谦逊的态度让现场的学生们印象深刻。
讲座结束后,港九街坊妇女会孙方中书院中四(即中国内地高一)学生李康博对记者说,通过讲座,他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科学家的实际研究成果联系起来,受益匪浅。“更为重要的是,我知道了科学家们从不会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轻易下定论,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更值得我学习。”(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