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广社区整合式康复服务造福患者 便捷智能、中西医结合

发布时间:2024-12-27 16:15:43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上海10月24日电 (记者 陈静)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加,民众对机体功能的康复需求持续增加。

  上海市卫健委24日表示,上海持续推进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到目前为止,上海已顺利完成第四批22家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全上海社区康复中心总数达到141家。社区康复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家门口”的康复服务能级再上新台阶。

  据悉,就近便捷、中西结合的整合式康复服务越来越受到民众欢迎。运动爱好者、白领及久坐人群也逐步倾向于通过康复来缓解身体的不适,康复服务的受众对象逐渐从术后患者等扩展至全人群。

  据了解,建成后的社区康复中心规范设置了康复医学科,拥有一支由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等组成的康复服务团队,并开设康复病区,依托病房与康复治疗区域,以门诊、住院康复为基础,结合康复机器人等智能化康复设备和各类中西医康复适宜技术,将逐步延伸康复服务范围,形成住院、门诊、站点和居家相衔接的具有社区特色的康复服务体系。

  在提供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康复服务基础上,结合辖区居民需求,各社区还发展儿童康复、卒中后康复、残疾人康复以及心脏、呼吸、盆底等特色康复服务,满足民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康复需求。

  “我在这里治疗了一个月,现在左手已经能正常活动了。身体轻松以后,心情也好了。”在佘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中心,正在做高频治疗的沈先生高兴地说。一个月前,困扰沈先生多年的肩痛突然加剧,手臂无法上举,穿衣、梳头都不能自己完成,睡眠也受到严重影响。到社区康复中心就诊后,康复医师为其制定了系统的康复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沈先生肩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关节受限改善,活动幅度增大,恢复情况良好。

  佘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面表示,该中心以创建“上海市社区康复中心”为契机,积极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内涵,以肩关节疼痛治疗为发展特色,同时开展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慢性疼痛、老年疾病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引起的明显功能障碍稳定期或后遗症期的康复服务,将推拿、针灸等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为职业人群、老年人提供全方位、规范化的便捷智能康复服务。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针对目前特殊儿童的康复需求,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建立儿童家庭——社区——医疗链式康复模式,提倡“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理念,通过建立“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的跨学科合作团队,探索开展特殊儿童家庭康复指导多元联合模式。

  同时,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链接徐汇区、华泾镇残疾人联合会、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华泾社区基金会等资源,开展“彩虹桥”特殊儿童及家庭服务。小明(化名)是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他长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几乎不与外界交流。在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团队的耐心引导下,通过游戏化教学法、融合教育和“一对一”的强化训练,小明的语言能力逐渐觉醒。从最初的沉默不语,到“我要……”“我喜欢……”,孩子的变化让家人和康复团队深感欣慰。

  在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针对辖区内“两白”(白发、白领)人群居多的特点,积极发展两大类康复特色项目:针对偏瘫患者的肢体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的运动康复。针对偏瘫患者的肢体疗法可以为辖区患病老人解决偏瘫以后的肢体康复问题;中西医结合的运动康复可以针对白领人群一些运动损伤后引起的相关疾病,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该中心借助医联体对接华东医院,多学科团队共同在康复病房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工作,制定干预和康复方案,为住院老人带来高质量康复治疗。

  上海市卫健委方面表示,上海将持续完善社区康复中心与上级医院、专业康复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区域内康复医疗资源的整合共享,提升康复服务同品质化水平,造福更多有康复需求的患者。(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