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之南丨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跟着记者去找“新”

发布时间:2024-12-16 03:49:18 来源: sp20241216

从一个千万级的语料库中,找准最核心的信息,获取价值共鸣;从一个关键词,生成一个脚本,制作一则图文,产出一系列视频……新技术背景下,媒体内容生产,正在迎来深刻变革。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10月15日至16日,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传媒大咖,业界企业,专家学者汇聚星城,共话中国新媒体的“新使命 新机制 新变革”。

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守正创新,媒体深度融合领域有哪些新动向?

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杨迅摄

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杨迅摄

新技术催生新模式。

“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5G、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技术的出现,不断为媒体打开发展新局面提供着强劲的源动力。”技术应用论坛上,这一观点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

从打造“中央厨房”到搭建“全媒体平台”;从形成“新媒体矩阵”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从装上“天线”“喇叭”拓展传播声道,到装上“大脑”“引擎”开启智能化进化,新技术已经成为传媒业态深度变革的核心要素和支撑力量。

有与会嘉宾表示,今年被称为大模型应用落地年,众多媒体机构积极参与其中。从全球范围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受等诸多场景中开始应用。

本届大会的新媒体技术展上,探索媒体深度融合的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带来一大批前瞻性、创新性技术集中亮相。会上,首次发布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媒体研究院与中国新媒体技术展组委会联合出品的《大模型深度赋能媒体智创融合——中国智能媒体创新发展报告(2023-2024)》,聚焦“大模型+媒体融合”新动能。

发力人工智能领域,国内发布大模型200余家。从通用大模型发布,到聚焦传媒领域“垂直大模型”研发,新技术不但优化了新闻生产的方式,而且加快了新闻生产传播的效率。

怎么做一则消防科普视频?

只需一个关键词,几秒内,就能生成一则可用性极强的视频脚本。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上,湖南日报产品运营部副主任张延惠演示,基于大模型,编辑记者的创作有了更多可能。近年来,湖南日报社加快媒体新技术的集成运用,推动“融媒”向“智媒”转型。“新一代基于大模型的内容安全智能风控平台——新湖南‘智眸’,湖南日报音视频智媒实验室等应用落地,紧跟技术前沿,探索AI在媒体行业的深度应用。”湖南日报社副总编辑夏似飞说。

如何让大模型更优、更精准?技术展上,参展各方展示探索成果。

展会现场。吴茜薇摄

展会现场。吴茜薇摄

算法、算力、算据是生成式大模型的三大关键性基础要素。“为了补齐大模型在优势训练语料方面的短板,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技术优势、数据优势,全面推进主流价值语料库建设,目前已完成3000多万篇基础语料、17万多道问答语料的建设工作。”人民网研发部主任袁雷告诉记者。语料库的建设,将助推包括人民智媒大模型在内的生成式大模型生成内容的全面性、专业性、时效性、导向正确性。

全面理解新闻生产流程若干阶段,上海星图比特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将人工智能贯穿采播全流程。“基于对传媒语义的理解,较之传统审校规则,我们智能编校系统相对更容易发现新闻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公司人工智能采播系统项目负责人饶司君说。“让传媒工作者提早一小时下班”——公司提出了这句“slogan”。

新应用打造新场景。

在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的“数字屈原”前,来一场聊人生、谈理想的精彩互动;戴上VR眼镜,“把玩”只珍存于博物馆的旷世奇珍……技术革新为读者、观众和广大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

站在绿幕前摆出造型,实时生成的“登月”照片,几可乱真——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展区,观众们被蓝海创意云vlive虚拟直播系统所吸引。“以超大规模视觉计算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为基础,这套系统能生成高精度的虚实融合视觉影像。”实验室工作人员刘铮说,目前,已有省级电视台气象节目采用,实时演示预报中的气象拟真场景,为观众带来最直观的收看感受。

观看音乐综艺,跟唱的音轨能做成弹幕,甚至还能加入到在线视频大合唱中?10月11日,“芒果TV”APP上线的“芒果合唱团”功能也亮相中国新媒体技术展。“基于AI音频技术,通过在采集、混音、声音处理等环节实施算法处理,观众的歌声也成为节目的一部分。”芒果TV平台技术中心产品经理唐钰宸介绍,新功能显著增强了收看音乐综艺节目的互动性,“上线不到一星期,每天后台增加的观众音轨超过1万条。”

老照片也可以活起来,湖南日报将精选的100多张静态老照片,基于AI辅助创作模块,自动转为5至9秒的动态视频,让观众在光影跃动中寻找历史余味。

新风向孵化新业态。

游客在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现场体验新应用。申智林摄

游客在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现场体验新应用。申智林摄

不断涌现的新技术、“黑科技”,不止停留在展会上。

看中湖南丰富的文化媒体资源和勇于拥抱新技术的行业风向,去年9月,北京元客视界在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开辟新基地,与地方影视文化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合作。

“依靠我们的动作捕捉技术及系列解决方案,长沙一家影视文化企业在将影视剧《搜神记》转向动漫二次创作的过程中,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一个角色的动捕拍摄。”元客视界动捕工程师魏佳欣介绍,“而原来,这项工作团队化执行,也至少需要一个月。”

科技是文化的迭代手段,文化是科技的应用场景,两者双向奔赴,催生出新型文化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形成了蓬勃生长的产业聚集区。

画面中,“登山者”在“雪山”攀登,身旁大雪纷飞、狂风呼啸。镜头拉远到画面外,原来逼真的背景都来自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中的影视级扩展现实(XR)虚拟影棚。取景星辰大海和戈壁雪山,不要再千里迢迢外拍。

海拔只有38米的“马栏山”,已经成长为湖南乃至全国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打造音视频产业装备的“高地”。园区成立以来,规上企业累计实现营收2375亿元、税收142亿元。“目前园区已集聚了近5万名音视频产业人才,平均年龄不到30岁。”湖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在论坛中表示。

通过搭建平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夯实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技术底座;同时,以技术支撑,催生新型文化业态,进一步拓展产业链。音视频核心设备、关键芯片的全新变革与升级换代也成为园区的重要产业支撑。

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在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时代,“新”的故事,还在上演。

总策划:吴齐强

本期统筹:颜珂

文字作者:申智林、孙超、杨迅

出品: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

投稿邮箱:rmrbkhdhnpd@163.com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