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2:58:32 来源: sp20241126
金融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运行息息相关,在加速科技创新、助推“双碳”落地、支撑老有所养等方面,扮演着“源头活水”角色。近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并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国人寿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全面践行金融报国、保险为民初心使命,进一步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进一步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打造“定心丸” 支持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体现了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在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人寿全力发挥金融保险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等功能,不断深化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致力于在支持“两新一重”、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工作中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植物提取物及食品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发展速度较快,近期遇到了融资难题。得知相关情况后,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通过无抵押担保方式,授予该公司1000万元信贷额度,有效解决了“燃眉之急”。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广发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分别较年初增长48.9%和28.7%。除信贷支持外,中国人寿还为科研人员、科技企业家、“双创”重点群体等提供了大量职业责任、人身意外以及健康养老等保险保障服务,并进一步完善科技保险体系,参与专利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试点,探索开展首版次软件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等业务。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财险公司为战略新兴产业提供风险保障达18.6万亿元。
既涉足“专精特新”,也放眼“大国重器”。中国人寿持续参与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投资。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国人寿保险资金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存量投资规模超3000亿元,并落地实施一大批特色项目。例如,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发起设立的“中国人寿-电子混改1号股权投资计划”顺利完成募集发行,以19.9亿元增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核心主业平台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全力支持标的公司攻坚网信领域重大工程,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
拓宽“活水源” “碳”寻绿色发展之路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人寿将绿色金融作为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为绿水青山注入金融活水,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提供动力。
一片片光伏板排列整齐,一台台风电机组迎风而立,为美丽中国建设源源不断输送着清洁电力,这是中国人寿参与投资的广西贺州富川风光电站壮丽景色,也是中国人寿绿色金融实践的一瞥。中国人寿发挥保险资金长周期优势,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形式,重点支持了低碳、循环、生态领域融资需求。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国人寿保险资金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600亿元,广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近1500亿元。
围绕“双碳”目标,中国人寿不断丰富绿色保险供给,增加产品服务种类和保障范围,不仅创新推出海洋碳汇指数保险、农业碳汇保险、森林碳汇保险、湿地碳汇保险、草原碳汇保险等五大生态系统碳汇产品,实现生态系统碳汇保障有效覆盖,还将卫星遥感、气象等大数据广泛应用于森林、海洋、湿地等“碳库”产品创新和理赔服务,有效提升工作质效。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财险公司累计为绿色产业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3.85万亿元,为超2500家企业提供环境责任风险保障。
做好“贴心人” 普惠服务惠及民生
2023年是普惠金融纳入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中国人寿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百姓“小”事当成心头大事,加快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助力共同富裕。
放眼城市大街小巷,“蓝骑手”“黄骑手”的身影不断穿梭来往,快车司机、小货车驾驶员作为“城市摆渡人”川流不息……这些“新市民”作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已成为普惠金融关注的服务对象。特别是因工作性质他们无法纳入传统工伤保险,但又属于事故多发群体,对职业伤害的保障需求十分迫切。为探索解决该特定群体的社会保障难题,国家层面从最紧要的职业伤害保障入手,自2022年7月起,在北京、上海、重庆等7省市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首批试点,中国人寿承办了其中5个试点省份的项目,总体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中国人寿加强与老龄办、妇联、残联、计生协会等合作,发展满足老年人、残疾人、计生家庭等特定群体的普惠保险产品,目前已惠及全国近5400万人。
在保险主业领域,持续向“三农”倾斜,是中国人寿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集团旗下寿险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为农村人口提供人身风险保障新增25万亿元;财险公司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通过农业保险累计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近4.7万亿元。小微企业是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的毛细血管,也是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中国人寿积极加快面向小微企业的信用保证保险、企财险和责任险等业务供给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了保险风险保障和风险减量管理功能。例如,集团旗下寿险公司创新“员福保”团短险产品,已累计为3万余家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财险公司积极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为小微企业顺利获得生产经营贷款提供增信支持,2023年前三季度,支持小微企业获得融资金额超54亿元。”
护航“夕阳红” 助力“养老”变“享老”
近年来,国家在“老有所养”上持续用力,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如今,养老越来越成为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话题。在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中国人寿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养老生活品质为己任,在发展养老金融、助力第三支柱建设、布局养老产业等方面深入探索。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即将满一周年,中国人寿晒出周年“成绩单”: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人社部发文后,个人养老金产品首单迅速落地,次日便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全部出单,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已累计出单6.42万件,为近5万名客户提供了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及服务;广发银行作为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已累计服务超100万个人养老金客户;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自主研发上线个人养老规划服务系统,并在行业内率先推出5支商业养老金产品。后续,中国人寿将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制度要求,持续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不断满足老龄人群金融保险服务需求。
中国人寿多措并举,在养老保险“三支柱”上齐发力。第一支柱方面,首批入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机构;第二支柱方面,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第三支柱方面,集团旗下保险、投资、银行三大业务板块同步前行,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规模行业领先,实现多个首批,具有较强养老属性的年金保险积累准备金达1.7万亿元。此外,为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需求,中国人寿依托专业、系统、网点和队伍优势,打造长期护理保险支撑体系,在全国承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覆盖3300多万人。
除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帮助人民群众实现养老储备资金的安全和稳健增值之外,中国人寿还把健康养老作为战略性业务,大力健全康养生态圈产业链,加快构建“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普惠养老可持续发展模式,助力托起亿万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和幸福养老。目前,中国人寿已设立合计规模达500亿元的大健康基金和200亿元的大养老基金,正在天津、苏州、青岛、成都、深圳、杭州、昆明、三亚等全国20-30个中心城市加速推进养老社区项目布局,同时积极对接并投资医疗健康企业60余家,整合健康管理、医疗医药医院等服务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养老需求。
驶入“快车道” 数字驱动服务升级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长期以来,中国人寿积极投身“数字中国”建设,深耕数字金融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数字场景,让金融服务更精准、更有温度。
“现在理赔都是线上化了,又快又方便!”温州的吴先生通过线上操作将自己交通事故理赔资料上传中国人寿财险“一路行”空中智赔平台,当天便收到了理赔款。此外,通过科技赋能,重疾一日赔、理赔直付、空中客服等服务也在一直不断创新升级。这些都是中国人寿加速数字化转型的缩影,客户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一站式、全流程、无接触的理赔服务。
理赔服务是保险服务的核心价值体现,是客户最关注的环节之一。中国人寿着力解决理赔慢、理赔难问题,优化理赔流程,努力让理赔服务效率更高、速度更快、质量更优。目前,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整体理赔服务时效0.39天,同比提速17%,智能化处理理赔案件超710万件,理赔智能化率超70%;中国人寿财险公司通过“一路行”空中智赔小程序、“云端赔”,实现数字化理赔一站式服务,方便用户快速高效、随时随地理赔,2023年前三季度车险、非车险赔案最快处理时效分别为4.8分钟、10.2分钟。如今,中国人寿已踏上科技征程,加快实施数字化战略,或将为数字金融留下生动注脚。
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涛表示,“中国人寿将紧紧围绕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进一步把更多保险、投资、银行等金融资源用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发挥国有大型金融保险集团的主力军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未来,中国人寿会更加主动将公司自身发展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以实干业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责编:曹淼、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