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做手抄报”成热门生意,暑假作业为何变成家长才艺秀?

发布时间:2024-12-27 16:42:28 来源: sp20241227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学生的暑假作业手抄报再次引发热议。原本旨在激发孩子创造力的作业,在各种奖项的所谓“激励”之下,逐渐演变为家长才艺的比拼。当孩子们的独立完成变成了家长代劳,甚至催生出一条产业链,这样的作业形式,究竟是促进了孩子的成长,还是让教育变了味?

  暑假作业变成“家长才艺秀”

  手工作品设置奖项耗费学生精力

  手抄报,通常是让学生们围绕某一个主题,在纸面上“画板报”,比如提高环保意识、提醒防溺水等等。各地还常常举办不同级别的手抄报比赛,并颁发各类奖项。

  但不少家长对此表示不满,一位低年级学生家长表示,孩子全心投入制作的手抄报作品,经常败给其他家长参与的“精心制作”。

  尽管学校强调让学生独立完成,但实际上很多作品都是家长代劳的。孩子们辛苦创作的手抄报常常无法获奖,而家长参与制作的作品却屡屡登榜,这种现象让孩子们心理落差明显,甚至感到自卑。一二年级学生们的作业,愣是变成了家长才艺的比拼。

  广东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家的孩子今年读小学一年级,学校要求做手工报,最终成了家长的作业。家长不仅要帮孩子设计,还要负责打卡和书面汇报。

  安徽家长袁女士也反映,她的孩子即将读小学六年级,几乎每个学期都有手抄报作业,孩子挺喜欢,但家长“太累”。

  “孩子虽然喜欢画画,但手抄报耗时耗力,经常一画两三个小时起步。所以有时看孩子搞得太晚,我就帮他涂色。”袁女士表示,虽然也知道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又要完成任务,因此不得不在旁协助,做一些打打下手的工作。

  相比于家长,孩子的想法更简单。一位学生表示,自己做手抄报会留下纪念,很治愈。还有的学生说,如果自己的作品被评优评奖,会展示在班级旁边,自己也会感到开心。

  许老师是某小学的一名班主任,她表示,手抄报在日常教学中,的确可以让学生对某一领域的认识更加深刻,但各种评比却让手抄报变了味。此外,上级部门经常短时间内下派多个手抄报评奖任务,孩子应接不暇,家长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评奖,经常找代笔。

  “上半年的五六月份,学校举行了四五个手抄报比赛,即便再优秀的孩子,也难以在一个月内完成这么多不同主题的作业,他们的精力和能力有限。”许老师表示,很多孩子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制作,但比起来可能不如家长代劳的作品,导致他们无法获奖,久而久之也会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

  “代做手抄报”形成网络产业链

  素质教育不应只追求表面荣誉

  记者查询网络发现,为了应对各式手抄报作业、评奖而生的“手抄报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比如专门的手抄报模板,选好后孩子可以直接涂色。

  一位网络卖家表示,教师节和中秋节即将到来,这些节日通常会有手抄报作业,也是孩子开学后需要家长协助的第一个任务。对于擅长的家长来说,这些作业很简单,但对于不会做的家长而言,往往是没有想法、耗时长、做出来还不好看。

  此外,网络上还有自动生成手抄报的小程序,家长可以根据主题调整版面,自动生成。传统模板如果还不能满足需求,手抄报“代画”业务也已经非常成熟。在某二手电商平台,一位自称多次为代画学生赢得奖项的卖家告诉记者,A4纸大小的手抄报,参与评奖收费60元,不评奖的,45元一张。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指出,素质教育一旦与“奖项”挂钩,就容易形成产业链。有的家长希望通过获奖来丰富孩子的简历,甚至帮助升学。而那些勉强应付的家长则需要外力的“帮忙”,一旦大家都开始求助“外援”,手抄报就变了味。

  陈志文表示,手抄报本身就需要孩子做功课、查文献,还要把它体系化地誊写上去,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做法。然而一旦将其列为标杆,就必然带来应试化、商业化和流水线化的趋势。“应试教育的本质就是功利化应对,手抄报其实很典型,虽然与升学并不挂钩,但是作为强制性的作业时,就给了商业机会。”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