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4:32:06 来源: sp20241224
2023年11月,傅马利在陕西西安出席昂布罗修图书馆与西安空港新城图书馆互建丝路图书馆签约仪式并致辞。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傅马利所著《美学、科学与信仰:昂布罗修图书馆跨越400年的探索》。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昂布罗修图书馆外景。 约翰内斯摄(影像中国)
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以“时尚之都”闻名于世,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历史底蕴亦保留于城中诸多古老建筑中。老城中心一隅,诞生于17世纪的昂布罗修图书馆静伫于此,颇有些“大隐隐于市”的意味。图书馆门前,昂布罗修图书馆前副馆长、汉学家皮埃尔·弗朗切斯科·弗玛加利(中文名傅马利)正微笑着迎接我们的到来。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言谈间对中国典故信手拈来,对于推动意中文明交流互鉴,有着独到见解。
一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图书馆
昂布罗修图书馆创立于1607年,被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誉为“英雄且不朽的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自创建伊始,昂布罗修图书馆便坚持对公众开放,以“为所有具有艺术或思考才能的人提供免费的文化教育”为宗旨。经过数百年发展,图书馆已收藏有上百万册书籍和4万多份手稿,其中许多都是孤品。
图书馆创始人费德里科·博罗梅奥曾写道,来自不同文明的书籍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让我们了解许多既美丽又有益的事情”。因此,最初的馆藏不少购自世界各地。傅马利自豪地说:“我们收藏有古印度和阿拉伯的宗教典籍、古罗马时代的碑铭和古埃及莎草纸文献……对于所有这些文献资料,我们一直坚持向世界各地的读者免费开放借阅,希望大家能共同探寻不同文明的足迹。”
昂布罗修图书馆是艺术的殿堂,达·芬奇超过1000页的手稿《大西洋古抄本》和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素描草图是馆中最著名的艺术珍品。由于馆藏艺术陈列丰富,图书馆在成立后不久就设立了美术馆和绘画学院,供艺术爱好者临摹学习。目前,对公众展出的《大西洋古抄本》仅有寥寥数页,上面绘制的草图和笔记仍旧清晰表达着达·芬奇对人体结构和机械制造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让人不禁对这位艺术家超越时代的想象力击节赞叹。在讲解抄本笔记内容时,傅马利说出自己的心愿——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集合意中专家,完成在中国翻译出版《大西洋古抄本》的浩大工程。
昂布罗修图书馆的不少藏品都与中国相关。在珍本阅览室,傅马利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幅卷轴,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展现眼前,卷轴四角的“万国全图”字样清晰可见。这幅《万国全图》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人艾儒略与中国明代官员杨廷筠于1623年合作出版的《职方外纪》中,是现存最早的中文世界地图之一,向当时的中国社会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和地理学方面的最新发现。“这是中国与意大利、与西方文明交流的早期成果之一,也是我研究的重点课题。”傅马利介绍道。
在阅览室中,笔者见到,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人正埋头苦读。傅马利说,为更好利用馆藏文献,昂布罗修图书馆于2008年成立研究院,并与全球数百名不同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向世界敞开大门,希望全世界人民加深相互理解,促进和平与发展。”他说。
一个为两国友谊服务的心愿
与昂布罗修图书馆一样,傅马利本人也有着许多故事。作为资深汉学家,他先后到访中国30余次,有时一年就要去3次。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位汉语流利、学养深厚的汉学家年过四旬才走上汉学研究之路。在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攻读期间,他先后学习了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印地语等语言,虽一心想学习中文,却由于当时师资缺乏而难以实现。“我在昂布罗修图书馆攻读博士学位时,当时的馆长十分希望我从事汉学研究,不仅向我介绍图书馆馆藏的中国古籍,还将他的一本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词典赠送给我。”至今想来,傅马利仍充满感慨。
1994年,傅马利终于在米兰意中协会的帮助下开始学习中文,并于1995年首次来到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现国际教育学院)进修。对他而言,这是一次难忘而美好的经历:“西北大学专门派车接我到校园,老师和同学都非常热情,学习氛围轻松愉快,我结交了很多朋友。”至今,傅马利仍与许多老师同学保持着联系,每次去西安都会拜访,他们来意大利也会被傅马利邀请到家里做客。
学成归国后,傅马利先后任昂布罗修图书馆东方研究部主任、副馆长和意中协会资深理事等职。他力促昂布罗修图书馆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等中国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中国专家到图书馆访学交流,并于2008年发起成立“中华文化研究所”。“目前,研究所每年都在《昂布罗修亚洲年刊》上介绍我们在意中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成果,这份努力将持续下去。”他说。
前不久,傅马利卸任所有行政职务,但依然在西北大学等中国高校担任客座教授,活跃在意中文化交流第一线。去年10月,他关于昂布罗修图书馆藏品研究的最新专著《美学、科学与信仰:昂布罗修图书馆跨越400年的探索》在中国翻译出版。提及这本书,傅马利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我知道中国朋友经常用‘为人民服务’表达投身公共事业的热情,这也是昂布罗修图书馆数百年来坚持的宗旨。我希望将更多意大利的历史文化、意中交流的故事分享给中国朋友,为人民服务、为两国友谊服务。”
一份充满诗意的期许
作为文明古国,中意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交往。傅马利认为,昂布罗修图书馆自创立伊始便见证了意中之间文化交流的悠悠历史:在《万国全图》之外,图书馆还有许多与中国相关的典籍、文物,比如馆藏的《马可·波罗游记》手抄本等等。此外,图书馆馆藏中最早一批中国典籍来自17世纪初的欧洲传教士金尼阁和邓玉函,他们在意中交流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金尼阁率先将《伊索寓言》,以及《诗经》《尚书》等中国经典分别译介至东西方;邓玉函是伽利略的朋友,他在徐光启的推荐下参与了明代历法的修撰工作。
中意文化交流的传承故事续写新篇。去年10月至11月,傅马利前往中国,在浙江杭州和陕西西安等地见到许多老朋友。在浙江大学和西北大学,他开展学术讲座,并代表昂布罗修图书馆与西安空港新城图书馆签署《互建丝路图书馆协议》,以学术研讨、图书推荐、文物展示等方式促进两国民间文化交流。
除汉学研究,傅马利对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均有研究,对跨文化交流有着深入思考。在他看来,不同文明之间存在诸多共通之处,这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共同进步的重要前提。他说,当我细细品味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时,会不自觉代入现代米兰繁华街头的场景,相隔千年、相距万里,画面展现的人类社会风貌高度相似。再比如,当我在中国参加自己的新书发布会时,会想到拉斐尔的壁画《雅典学院》:热爱阅读的中国读者提出许多高水平问题,蕴含诸多思考,这与画中希腊哲学家们探求真理的精神别无二致。人类文明的精华能够跨越时空,以我们都能理解的方式流传至今。
傅马利高度赞同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在他看来,欧洲文艺复兴肇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拜占庭和阿拉伯国家保存的古希腊罗马典籍回传到欧洲,促进了思想繁荣,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全球文明倡议有利于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促进相互理解,进而保证和平与发展。”他说。
当前,中意文化交流不断丰富,包括昂布罗修图书馆在内的许多意大利博物馆藏品都曾在中国展出,意大利民众对书法、茶艺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日益浓厚。傅马利的外孙曾在中国学习,这让他与中国的缘分又多了一层。谈及两国友谊的明天,他的期待充满诗意:“我家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书毛泽东主席的词作《卜算子·咏梅》,我想引用其中的一句表达心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2日 1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