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1:01:24 来源: sp20241130
对话人:
尹双红 本报评论员
杨兴东 湖南日报评论员
邹 沛 江西日报评论员
尹双红: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湖南和江西如何找准着力点、切入口,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破题、蓄力?
杨兴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湖南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2023年,湖南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超955万台(套),新增13.3万家企业上云、1.3万家企业上平台;数字经济总量突破1.7万亿元,增长15%。同时,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通过“良田+良种+良法”配套,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左右,每亩节本增效逾200元。
邹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江西传统产业占全省工业比重约七成。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壮大优势、形成更多增长点的必然要求。“数字车间”再造生产流程,“智慧矿山”安全节能,“黑灯工厂”提升效率……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上下足功夫,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前景广阔。
尹双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同饮长江水、共枕罗霄山,湘赣两省山水相依、人缘相亲。如何把握地缘优势,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杨兴东:区域合作,规划引领。《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将湘赣边区域打造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先行区、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样板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相似的产业基础让区域合作有了着力点与支撑点。比如,湖南的浏阳、醴陵,江西的上栗、万载4县(市),烟花爆竹产业历史悠久,产值和出口分别占全国的80%、90%以上,两省正致力建设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
邹沛:进一步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打通合作堵点。以生态领域为例,渌水发源于江西,最终注入湘江。湘赣两省签订了《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以生态协作,换来碧水长流。基础设施联通、民生服务共享、产业发展协同、红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共治……如今,湘赣边区域合作“朋友圈”发展至24个县(市、区),协同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尹双红:向“融”而行,才能凝聚发展合力。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不是简单相加的物理过程,而是深刻相融的化学反应,既要各展优势,又要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邹沛: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是重要一点。江西凭借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成立萍乡(长沙)科创中心。平台运行后,累计对接引进技术创新团队12家,促成13项技术转移合作项目,实现“引才在长沙,用才在萍乡;研发在长沙,转化在萍乡;孵化在长沙,加速在萍乡”,带动萍乡科创能力显著提升,助力产业升级。
杨兴东:湘赣边区域合作中,产业协同是很重要的部分。产自江西的高端精密光学复合薄膜主要供应长株潭市场,江西鑫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长沙三一重工提供配套;湖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而江西正壮大发展动力电池、集成电路等产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为湘赣两省合作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加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共享应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协作,产业协同将向更高水平进发。
尹双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不仅要立足省域谋发展,更要从中部地区在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角色来找思路、谋发展。
杨兴东:跳出中部看整体,湖南必须在锻长板、补短板上持续用力。锻长板,就是要着力构建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补短板,则需要进一步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接合部的区位优势。往北,加快长株潭城市群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向东,与长三角建立紧密联系;朝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这样才能进一步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升湖南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邹沛: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力。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江西既要发挥“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汇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也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巩固传统商路、积极开拓新路,务实推进各领域合作,构建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8日 05 版)
相关新闻:
向“新”而行,做强“科创+产业”(连线评论员·关注中部地区崛起①)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