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03:31:13 来源: sp20241228
本报北京电 (记者王美华)9月18日,国家疾控局等13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的友好环境基本建成。
方案提出,行动期间,我国将推动各层级、多元化健康适应政策与协同行动,提升气候变化适应和风险防范能力。到2025年,我国健全完善多部门气候变化与健康工作协作机制,构建相关政策和标准框架。
到2030年,我国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健康影响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增强。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能力、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气候韧性显著增强。全社会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的友好环境基本建成。
行动期间,我国将建立多部门监测预警与联动响应机制,调查梳理气候敏感疾病基本信息清单,构建气候敏感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并强化热浪、寒潮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报,开展气候敏感疾病风险预警,发布公众健康危害信息和预防措施指引。
我国也将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卫生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体系。同时,各地将制定平急结合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演练,提升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下传染病疫情监控等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各地还将加强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配备,并加强针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人群心理干预,建立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心理健康咨询专业团队和志愿者为重要补充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体系。
(责编:温璐、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