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观察:浙江何以向海而兴?

发布时间:2025-01-11 02:24:35 来源: sp20250111

   中新网 舟山12月28日电(记者 林波)站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鱼山岛的制高点远眺整个舟山(鱼山)国际绿色石化基地(以下简称“绿色石化基地”),炼化装置直入云端,工程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一景。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供图

  “曾经不足7平方公里的小岛已蜕变成了占地23平方公里的世界级石化工厂。”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伟见证并参与了油气产业的发展。他表示,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支持下,该公司也成为全国首家同时具有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资格一体的民营炼化企业。

  如今,原先只是孤悬在海上的小岛鱼山岛,已悄然蝶变成中国最大、单体全球前列的石化基地。不远处的岙山岛,则是中国最大的油气储运中转基地。

  这是浙江向海而兴的故事剪影。2023年,海洋大省浙江的“深蓝故事”依旧精彩。

  开启万亿级油气全产业链道路

  “八八战略”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

  回望2023年,海洋经济正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聚力形成两大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万亿级以绿色石化为支撑的油气全产业链集群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4月1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舟山挂牌成立。其成立之初,便已明确将“推进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作为建设重点。

  跳出浙江看中国,石油化工经济强省不少。辽宁、山东等地的原油加工能力均“实力超强”。“不产一滴油”的浙江何以能开启这条万亿级的油气全产业链道路?

  “浙江将以宁波舟山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全球油气领域合作,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构建接轨国际的油气和大宗商品市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浙江省副省长卢山在第六届世界油商大会上如是说。

  2023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片区在海事服务改革创新上不断突破,协调解决液化天然气加注经营准入、加注试点资格、跨关区提气作业、港口服务企业备案等锚地加注试单作业条件事项。

  2023年8月,国内首单港口外锚地大型散货船“船对船”液化天然气加注作业在舟山港域顺利完成,这标志着中国在液化天然气加注区域和船型多样化取得双突破。

2023年10月,全国首单集装箱船海上生物燃料加注现场。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供图

  2023年10月,全国首单集装箱船海上生物燃料加注在舟山港域完成。在海事巡逻艇的监护下,供油船“思杰21”轮在舟山马峙锚地经过约4个小时作业,为一艘中国香港集装箱船“NEW MING ZHOU60”轮完成约325吨船用B24生物燃料油的补给。

  这也标志着宁波舟山港成为全国首个具备液化天然气、生物燃料等多种清洁能源海上加注服务能力的港口,填补了中国在集装箱船舶绿色燃料品类、生物燃料油海上锚地加注作业模式等领域的空白。

  发展海洋经济,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舟山市于2023年6月出台了《油气贸易企业规范提升发展方案》。

  据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管理委员会综合协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方案》的落地实施,有利于推动政府部门、企业平台、市场主体三位一体,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有效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和发展服务能力,实现油气贸易环节的改革集成、效果集成。

  海洋港口服务水平达到全球一流

  眼下,坐拥宁波舟山港的浙江正在努力探索、大力推动着“海陆联动、多式联运”,做强“海”字文章。

  2023年6月,中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1”穿过港作拖轮打起的水门,缓缓靠向正在码头6号泊位进行装卸作业的双燃料集装箱船“达飞联合”轮,并通过软管为该集装箱船加注保税LNG燃料。

  这是宁波舟山港迎来的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也是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保税LNG加注创新上的重大突破。

  “海洋港口服务水平达到全球一流”是浙江到2025年前的“发展目标”。

宁波舟山港一景。汪舒婷摄

  审视当下,攥指成拳的宁波舟山港如同繁忙的海上交通枢纽,万吨巨轮慢慢靠岸,标准集装箱头尾相连……成千上万的货物被马不停蹄地运往世界各地,汇聚成一股股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2023年,浙江也实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个“小目标”——1月至11月,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2.3亿吨,同比增长5.6%;1月至11月,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79.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9%。

  杭州海关最新数据显示,1月至11月,浙江进出口总值4.50万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出口3.28万亿元,同比增长3.5%,进口1.22万亿元,同比增长6.8%。

  作为进出口货物的重要节点,宁波舟山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特别是自浙江海港一体化发展以来,以“一个拳头”组合发展的宁波舟山港持续释放一体化改革发展红利,努力打造浙江世界级港口集群,大幅提升了浙江海港的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

  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新的发展需求,向海而兴的浙江正加快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

  视线转向舟山秀山岛南部海域海洋潮流能发电站,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具有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以及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是推动人类技术革新的核心力量。”

  这是该电站创始人林东对自己的要求。

  从“牛肉干大王”到“中国潮流能发电第一人”,在浙江这片蓝海上,林东成功研发了大功率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系统群,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海洋潮流能电站自2017年开始实现连续不间断发电并网运行,持续运行时间居全球第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浙江也在思考着未来的发展之路——到2025年,海洋强省建设深入推进,海洋经济、海洋创新、海洋港口、海洋开放、海洋生态文明等领域建设成效显著,主要指标明显提升,全方位形成参与国际海洋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

  尤其是在中国大力推进海洋战略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海洋资源如何活化利用也是浙江关注的重点之一。

2023年2月,全国首单蓝碳拍卖现场。林波摄

  2023年2月,全国首单蓝碳拍卖活动在宁波市象山县举行,本次拍卖项目属大型藻类碳汇项目,拍卖标的物为大型海藻,包括海带、坛紫菜和浒苔的渔业碳汇。

  这为海洋资源如何盘活转化提供了借鉴。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表示,通过这次拍卖,有利于健全海洋碳权市场交易制度,盘活蓝碳资源、推动蓝碳开发,打通海洋资源转化资产通道,既增加渔业养殖“绿色收入”,又加快完成“双碳目标”,实现海洋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未来,关于“向海而兴”的故事仍将继续,“蓝色产业”也将继续助力海洋经济扬帆远航。(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