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08:21:25 来源: sp202412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安全转型,有利于筑牢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屏障,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涉及能源结构、工业结构、交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各领域各方面,转型过程中难免存在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风险。比如,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靠天吃饭”“不易储存”等问题,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加之新型储能等配套技术有待成熟完善,实现能源过渡和替代需要一个较长时间周期。在绿色转型过程中,若传统能源保障不充分,新能源安全可靠接续能力不足,就容易引发局部时段、部分区域能源供给不足。因此,坚持安全转型格外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安全问题,强调“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近年来,我们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转型平稳有序、过程风险可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在传统能源安全保障方面,油气领域加大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原油、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积极发展新能源和绿色低碳产业,产业竞争优势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能源转型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的比重接近40%。2023年新增能源生产总量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40%。绿色低碳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2023年,我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量占全球比重均超过8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新三样”产品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9%。此外,我国持续加强关键矿产资源的内外统筹,形成了关键矿产产业链上游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
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脱离实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兼顾,坚持先立后破、坚守安全底线,确保转型风险可控,保障转型顺利实施。
确保能源安全。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一方面,要认识到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煤炭、油气和其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统筹国内外油气资源安全保障,适度增储上产以坚守国内资源保障底线,实现能源品种、进口来源、运输方式的多元化,加强各类能源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巩固新能源领域技术优势、产业优势,着力增强能源系统的调节能力和气候韧性,保障新型能源系统的运行安全。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就业和社会稳定。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可再生能源的全产业链竞争日益加剧,要加强关键矿产资源的海外布局和技术合作,保障新能源发展的资源安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利用我国能源供需多元、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不断巩固和发展新能源领域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对于传统行业,不能以简单去产能作为减碳的主要方式,而是要协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减量化利用、能源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源效率,稳步推动零碳燃料的替代、生产装备和工艺流程的绿色低碳改造、原材料和产品的高效循环利用等,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绿色转型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切实的好处,但也需要关注转型在一定时期对部分地区、行业和人群造成额外的负担,需要通过机制建设予以解决。比如,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增加对储电设施、电网改造等方面的投资,相应的成本需要通过电价等方式消化,对受到电价影响的低收入群体要给予必要的保障。传统化石能源资源丰富地区受绿色低碳转型影响较大、较直接,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挥绿色转型对创造就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作用,保障社会安全有序运行。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9日 09 版)
(责编:白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