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0:05:17 来源: sp20241122
持续探索“历史文化+”的可能性,创造性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业态、产品
春暖花开,位于湖南的常德河街热闹非凡。徜徉其间,只见一个小伙子把生米、生姜、茶叶等食材放入陶钵,用一根山胡椒棒来回研磨,然后将粉末置于碗中,用开水冲泡——这就是擂茶,是当地招待客人的常备饮品。这项舌尖上的非遗,让人们体验到常德的老味道,也体会到蕴含其中的匠心传承。
放眼常德河街,文化味岂止来自擂茶。麻质画、桃源刺绣、常德木雕、花鼓戏……种类繁多的非遗,是常德厚重的文化家底,也是文旅融合的富矿。历史悠久的常德河街,在近年来修复重建后,成为留住历史记忆、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河街考察调研时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老河街焕发新活力,蕴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历史之中有答案。常德曾遭受七次毁城之灾,又七次重建。这里的古城、古街,一次次从废墟中重生并不断展现新面貌,靠的正是那割不断、毁不掉的文化根脉。如今,常德河街呈现出独特文韵,让人们感受着古城的文化魅力。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只有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激发文化生命力、增强城市韵味。
水脉连着文脉。常德河街是水脉与文脉相融相交的生动写照。沅江和澧水在常德穿城而过,城市腹地的穿紫河成了奔流千年的古运河。过去,每当洪水来临,街道便积水成河,“河街”就此得名。水波涟涟,滋养文化,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词名篇。然而,穿紫河一度因污染严重而成为当地人的“心头之痛”。当地狠抓治理,采取全线截污、降堤修闸、修建生态滤池等多种举措,让穿紫河恢复生机,成为流光溢彩的“碧玉带”。“穿紫河上紫气东来,一条老街乡愁还在”,桨声灯影里,一首《你不来船不开》演绎了历史文化与优美生态的交相辉映,令人久久难忘。
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必须做好“历史文化+”的文章。老街区改造提升、古运河综合治理,让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紧紧相融,实现了保护历史文脉与改善人居环境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常德探索“非遗+文旅”“非遗+教育”“非遗+科技”等跨界、跨域、跨业新模式,打造情景式、沉浸式多元文化体验,助力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持续探索“历史文化+”的可能性,创造性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业态、产品,有利于丰富文化传承的载体,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脉如水,润泽人心。文化,连接着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时俱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就能用文化之光点亮美好生活,更好为城市发展赋能。
(作者为本报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8日 05 版)
(责编:杨光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