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 让山海宁德成为广大游客的“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2024-11-22 10:52:56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宁德12月15日电 (吴允杰)以立法保护木拱廊桥,守护闽东文化根脉;推动文旅融合,“空心村”变网红村……近年,福建省宁德市致力于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强市的竞争优势、文旅经济的发展优势,让山海宁德成为广大游客的“诗和远方”。

  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周宁县、屏南县等县域山间,一座座木拱廊桥横跨溪流两岸,连接起郁郁葱葱的林海与古朴的村落,成为当地特有的一道美丽景致。

  木拱廊桥亦称“虹桥”,不要寸钉片铁,只凭椽靠椽、桁嵌桁,衔接严密,结构稳固,以“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独特桥梁样式,被誉为世界桥梁史上的“活化石”。2009年10月,以闽浙为代表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寿宁县下党乡的鸾峰桥。 中新网 记者王东明摄

  目前,中国保存的木拱廊桥仅约110座,被誉为“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的宁德市现有存世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木拱廊桥52座。为进一步保护这些“活化石”,宁德市推动出台《宁德市木拱廊桥保护管理条例》,该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以立法保护木拱廊桥。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宁德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出台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畲族文化保护条例、木拱廊桥保护管理条例,及进一步加强全市文物安全工作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

位于周宁县纯池镇禾溪村的三仙桥。李洪元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宁德市文脉绵长,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廊桥文化、海洋文化、信俗文化等交相辉映。如何以璀璨文化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宁德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文旅促消费18条措施等扶持政策,全面建设“百个金牌旅游村”,将闽东特色文化、非遗资源等巧妙融入线路设计和产品开发,逐步形成畲族风情、赶海踏浪、文化摄影、祈福纳祥、乡愁记忆等7类“宁德之旅”产品体系。

屏南县龙潭村游人如织。李锐摄

  位于屏南县熙岭乡的“金牌旅游村”龙潭村,古朴老宅错落有致。在苍翠欲滴的古树掩映中,随喜书屋、初见酒吧、八扇厝、其祥居等艺术空间坐落于溪流两岸,孩童在河边嬉戏,游客在咖啡馆里悠闲聊天,体验古村“慢生活”。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几年前的龙潭村还是一个常住人口不足200人的“半空心村”,许多老宅年久失修,只剩断壁残垣。2017年5月起,在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带动下,龙潭村引进“新村民”——文创和专业设计人才,驻村探索以文创推动乡村振兴。

  文化创新,赋予村庄新活力。如今,该村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村民”已有100多人,他们的到来不仅带动龙潭村的发展,吸引村民400多人“回流”,还带动了三峰、四坪、墘头等周边古村落文旅产业发展,渐渐形成熙岭乡文创片区。据统计,该村每年以文创艺术吸引超过2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屏南县龙潭村。宁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介绍,宁德市结合群众文化需求,建成一批城市书房、书院、特色街区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市县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数字影院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232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整合和乡村文化振兴“十百千万”目标任务,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闽东之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广泛开展百姓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今年开展“千场演出进万家、文艺星光遍闽东”文艺展演1169场。

歌剧《鸾峰桥》。宁德市畲族歌舞团供图

  同时,围绕传播“闽东之光”实施艺术精品工程,推出一批具有闽东风韵、宁德气派的优秀文艺作品。舞蹈《畲家婚庆》《打枪担》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分别获得一、二等奖;音乐剧《畲嫂》代表福建省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并荣获“优秀剧目奖”;歌剧《鸾峰桥》获福建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榜首和百花文艺奖一等奖,并入选文旅部进京集中示范演出剧目……

  宁德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文化遗产保护为根基,以打造文化精品、提升文化服务、壮大文旅经济为重点,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把“闽东之光”传播得更广更深更远。(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