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社会需求 培养外语人才(师说)

发布时间:2024-11-25 16:50:40 来源: sp20241125

  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各地各校不断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实践育人,以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类人才。

  日前,由华南理工大学外语专业学生组成的“丝语”志愿者团队,在广东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团队在调研一家博物馆时发现,馆内外语语言环境有待优化,存在英文标识译写不规范等问题。学生们发挥专业所长,对指示牌、展品说明牌等英文译写问题,列出若干修改建议。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进馆参观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志愿者团队给出的专业“诊断”十分重要。

  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外语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践以及志愿活动等形式,更好地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从而让外语教学走出校门、跳出课本、走向社会,紧扣区域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从教师“教”到学生“学”再到实际“用”的培养全链条。

  当前,单纯追求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功和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也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如何加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外语教学的育人实效?

  首先,坚定立足教学端,通过调整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外语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建设“外语+”多功能教学渠道和媒介,高质量提升教学能力。其次,精准把握需求端,积极回应国家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的工作部署,注重培养新时代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最后,注重学科落地实践,切实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平台,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治理与语言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报记者贺林平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4日 0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