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语文教育有哪些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25-01-02 01:38:05 来源: sp20250102

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李依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教师多阅读、善阅读,就能应对未来语文教育的各种挑战;学生会阅读、喜欢阅读,就能成长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日前举办的第五届未名语文教育论坛上,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谈到。

论坛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晓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汪锋,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统编语文教材分册主编朱于国,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等专家聚焦主题进行了深入分享。

“智能时代的到来,为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手段,全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高效、个性化。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智能技术的普及也可能带来一系列挑战。”对于语文教学的新挑战,张晓黎认为,要关注如何避免技术的过度干预,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如何在丰富的信息支持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如何在技术快速迭代中,保持教育的人文温度和深度等。

在《智能时代的语文教育》报告中,朱于国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对语文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影响及应对策略。他提出,未来语文教育应强化信息筛选与评估能力、群组阅读培养整合思维、整本书阅读提升世界观建构、个性化表达能力培养等。

对于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李希贵从多途径、多角度探讨了如何为学生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窗口,拓宽学生认知边界。他认为,第一,在刷屏时代要重视读图教育,启发学生多元视角;第二,要建立文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第三,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培养跨学科的思考能力。

智能时代,语文教育如何面向未来?汪锋表示,语文的根本属性,是以恰当的手段准确传达信息并完成交际合作。不管环境如何变化,语文教育都要坚守初心和根本。在智能时代“人—机—机—人”交际模式下,语文教育要敏锐洞察交际要素变化以及随之产生的新机制,研究、思考如何顺势而为,就能真正面向未来。

据悉,未名语文教育论坛已持续举办五届。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办。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语文教育蓝皮书编委会主任顾之川介绍了第三部《中国语文教育蓝皮书》相关经验成果。

(责编:郝孟佳、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