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走,去安康打卡这座“生态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4-12-27 08:18:38 来源: sp20241227

得知此次调研行要去一座生态博物馆,心里顿时多了几分期待。这些年,看过文物荟萃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也在田间巷陌里打卡过民间工艺博物馆,把“生态”装进博物馆,却还是头一遭。

车出安康汉阴县城,便如一头扎进了凤凰山的碧浪之中,茂林修篁郁郁葱葱,满眼尽是青翠的绿。起伏的山峦之间,蜿蜒的盘山公路如同一条细长的缎带绕来绕去,虽然道路平整,但奈何山路蜿蜒、曲折回环,行车放缓,眼前的绿意复又单调起来。

此间博物馆,着实难寻呐。

“看,是云海!”同行伙伴的一声惊呼,倏地将车内的沉寂打破。下车的一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闯入了一幅巨大的画卷。我的眼前,群山环绕中,升腾着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云层簇拥,若银浪雪涛,将山变作岛。山“海”衔接处,又是一派无边无际的林海。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再游黄山时,曾登天都峰,把雾气出没的氤氲景致,勾勒得如梦似幻,“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想必便是此番景色。

“望山见‘海’,博物馆到了!”当地人介绍,云层之下便是全国首座开放式移民生态博物馆——凤堰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11.5平方公里的馆内,散布着自清乾隆年间以来修建的古梯田1.2万多亩,更有众多老寨堡、古庙宇、旧堰渠缀于其间,既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也是自然山水的“风景画”。

及至此,我豁然开朗:以青山作墙,云海当顶,梯田为品,面前这座博物馆,委身于山水之间、突破了时空限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辽阔大地上的“遗产”全都活了起来,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大生态!

凤堰古梯田。资料图片

凤堰古梯田。资料图片

上午10点多,天光初显,从山顶俯瞰,风起云涌间,梯田、村落时隐时现。我们兴奋难耐、迫不及待想要进入其中、一探究竟。

顺着山道一路蜿蜒而下至漩涡镇堰坪村,这座生态博物馆的肌理逐渐清晰。房前屋后,一块块梯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绿油油的水稻迎风摇曳、一人高的玉米挺立如松,连成片的荷花轻摇曼舞,山峦间的茶园,荡着一层薄雾,树叶上似浮了一缕奶白。

登上百米多高的堰坪梯田观景台,整个博物馆的面貌几可尽揽——

放眼望去,仿佛一幅绿色的泼墨山水画。远处,是层峦叠嶂的墨绿,近处,梯田的深绿、荷塘的翠绿、草木的浅绿交相辉映、浓淡相宜。

但若是定睛细看,便会发现这看似绿意酣畅的“大写意”,实则是一幅藏着治水护水巧思的“工笔画”。

汉阴县水利局总工程师李权兵带我来到一处平台。循着他的手指望去,但见左侧山谷里勾了两道“细线”,弯曲的河道两侧全部加装了护岸,防止因沟渠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右侧山脊上补了几笔“颜色”,将陡坡改造为梯田,通过补植树木并进行封禁治理,以此来涵养水源、修复生态。

治水、护水、兴水……多年生态保护,“工笔画”变“风景画”,生态博物馆也成为了当地群众奔向小康的“幸福馆”。

花香客自来。依托生态博物馆,水旅融合步伐提速、高端民宿从无到有、特色种植风生水起……2023年,仅在堰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6万元,连续多年实现增长;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将达到15万元。

借助自然之力,蹚出致富之路。脱贫奔小康的堰坪村,如今有了新的憧憬:眼下,凤凰山隧道正在建设,待到全线贯通,从汉阴城区到生态博物馆,车程将由1小时缩短至半小时,交通流量将化作经济增量,绘就发展新画卷。

驶出山岭,回望堰坪。阳光照耀下,云开雾散,只余几屡轻烟萦绕在山腰,如银蛇、似白练。

云海何来?转念间,忆起当地人讲起:凤堰梯田三面环山,汉江流经此地河道转向,水流旋涡激起巨大水雾,形成暖湿的局地小气候。先民们道法自然、因形就势,渠连塘、塘汇溪。正是山与水的激荡,时与序的共舞,才造就了这片丰饶富足的梯田。

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置身于这方立足于天地间的生态博物馆,静观岁月更替中古梯田上孕育的新生命,从历史深处传来的启迪不断回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