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3:43:37 来源: sp20250108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十年前的今天,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京畿地区的协同发展画下了蓝图。十年来,三地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十年,3600多个昼夜,京津冀21万平方公里土地有了怎样的协同之变。
新春伊始,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东西轴线上,200多台吊装机械耸立、机器轰鸣、钢筋敲击声不绝于耳,首批疏解到这里的央企正在全速建设。中国华能总部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全面转入二次结构施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大楼开展装饰装修施工;“金芦苇”造型的中国中化大厦每过7天便“长高”一层。
中国中化雄安办事处常务副主任王锦山介绍,预计今年4月份塔楼核心筒结构封顶,进一步优化工期,在确保安全和品质的前提下,力争于2025年6月份大厦具备办公条件。
截至2023年底,雄安新区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92个,完成投资6570亿元,开发面积覆盖184平方公里,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新建道路712公里,新建地下管廊141公里,累计新造林47.8万亩。
如今的雄安已经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并重的阶段,中央企业在雄安设立的子企业和各类分支机构,已经有200多家完成入驻。春节刚过,2024年雄安新区首场招聘活动就拉开了帷幕,170多家企业提供了2400多个用工需求,现场有3000多名求职者前来应聘。
雄安新区的大地上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而距离这里150公里之外,位于北京通州的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也在紧张进行中。建成之后这里将融合城际高铁、骨干铁路、城市轨道、市郊铁路以及公交接驳,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届时,从这里出发,15分钟可到达首都机场,35分钟到达大兴国际机场及唐山市,一小时之内到达天津滨海新区和雄安新区。
京投枢纽公司副总经理张磊介绍,我们以最高的工作标准和最新的建设理念,努力把这座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工程,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近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加速推进,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地区高铁总里程达到2576公里,实现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介绍,通过发挥好我们在轨道交通上面的基础性优势,通过京津冀布局比较密集的轨道交通网,使得京津冀本身内部的连接更加通畅、更有效率。
“一核两翼”是国家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规划的新格局,其中“一核”指北京,“两翼”分别指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两大阵地,更加临近北京的城市副中心承接了更多行政办公、金融商务、民生和文旅等城市功能。在疏解北京主城区功能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介绍,北京副中心不仅自己在发展,而且支撑引领了周边区域的发展,原来说北京有“虹吸效应”,现在正在转化为辐射效应,带动整个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和品质提升。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和出发点,一方面缓解了北京的“大城市病”,实现更合理的减量发展;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区域内的产业链聚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这座巨型烟囱之下耸立的首钢大跳台给全世界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而春节期间这里则成为了老百姓畅享冰雪运动的乐园。2008年,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先行军,首钢集团搬迁到了河北唐山曹妃甸区,而这座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首钢园也重获新生,改造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创意产业园。这里不但有炼钢炉改造的科技游乐园,还有厂房改造的商场和餐馆;不但是300多家入驻企业的办公地,也是年接待访客超过1200万人次的网红打卡地。未来,首钢园还将开发更多的居住和商业配套,更好融入到北京的城市发展。
蝶变,不仅仅发生在首钢园,承接首钢厂区的河北唐山曹妃甸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迁到河北之后,首钢集团在当地招收了近5000名高校毕业生,荣彦明就是其中一员。他刚来到曹妃甸厂区的时候,这里还是一座不足4平方公里的带状沙岛。
虽然当时的曹妃甸还是一片滩涂,但是对于首钢来说,这里却有着很多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曹妃甸拥有终年不冻不淤的深水港,以及海陆协同联动的区位优势,这些都是首钢在日益拥挤的北京所无法享受到的,以曹妃甸作为物流中转基地可以大幅降低首钢集团原材料和成品货物的运输成本。
首钢京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明介绍,首钢搬迁不是简单的异地复制,而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钢铁厂,也是我们国内第一个沿海靠港布局的千万吨级的钢铁企业,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借着搬迁的机遇,首钢也对当时已经有些落后的生产线进行了升级,完成了以精品板材产品为核心的转型。在首钢的带动之下,很多钢铁加工的上下游企业也陆续来到曹妃甸,在当地形成了钢铁产业集群。产业的聚集也带来了城市的整体发展,如今的曹妃甸,已经从昔日的滩涂变成一座人气兴旺的魅力港城,还在持续深化与京津之间医疗、文旅、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公共服务的发展和民生改善。荣彦明的儿子,目前就就读于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
首钢京唐公司精轧操作工荣彦明介绍,将北京优秀的教育资源引进到曹妃甸,能在唐山曹妃甸上这么好的学校感觉非常幸福,而且也解决了我们一个后顾之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介绍,首钢作为一个钢铁企业,在北京它跟城市功能定位是不一致的,把它疏解到曹妃甸以后,它匹配了当地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同时也有当地的物流、港口、空间优势,跟当地产业的基础也非常吻合,所以首钢迁移走是双赢。我们要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光靠一个北京是远远不够的,把北京一些功能疏解给它,壮大它的经济实力,再辅之以国家建设,我们就会形成一个结构更加合理的城市群。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三地的功能定位有着明确的分工,这也是考虑到三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实现区域内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
靳怀政是北京一家生物试剂公司的负责人。一年前,他来到天津宁河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在这里建立了生产车间。选择来天津,靳怀政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制造业基础,尤其是在他从事的生物医药领域,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8家,这对于靳怀政的产品转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依托于北京的研发优势,同时结合天津的产业链优势,靳怀政的产品转化得以顺利进行,在去年8月正式投产。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也让靳怀政和公司员工可以高效地往返于北京和天津两地,让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模式更好实现。
而对于天津宁河区来说,下一步也将围绕着同类型企业继续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到此落户,以点成链,以链集群。
天津市宁河区科技局副局长董洁介绍,这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所释放和带给我们的良好机遇。我们也是希望乘着这一股东风,把自己的园区壮大,做得越来越好,同时也是服务京津冀三地产业集群的打造。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介绍,这三个地方的定位,首先要依据于它们各自能够具有什么样的发展基础去做出,其次要看它们各自的潜力,既发挥各自本来的比较优势,又能够根据它们所在的潜力去作出有针对性的部署,同时使相互之间定位能够互补和协调,对整个京津冀之间的产业链能够形成非常好的支撑。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京津冀逐渐形成了一核辐射、两翼齐飞、分工协作、多点开花的协同发展态势。与此同时,三地还在体制机制的互联互通上不断创新和探索,让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获得感不断增强。
我们还可以用这样一组数字,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的变化:经济总量连续跨越台阶,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0.4万亿元,是十年前的1.9倍。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区域第三产业比重提高9.6个百分点。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地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596.6万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十年前相比,年均分别增长7.1%、6.9%和8%。随着三地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也将越走越宽,向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扎实迈进。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