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艺的永恒魅力

发布时间:2024-11-22 09:25:56 来源: sp20241122

  前不久,浙江省文化馆的全民艺术学堂开通报名,最抢手的短视频剪辑课,报录比高达150∶1。年初,贵州榕江村超、村晚两大“顶流”相遇,当晚参与演出的2300多名演员,从跳艺术体操的5岁小朋友,到七八十岁的侗族大歌歌师,90%都来自榕江各个乡镇,让观众惊呼“才艺精湛”。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文艺生活还是文艺创作,近年来,以基层群众为服务对象和实践主体的群众文艺,都有了更强的存在感、更高的能见度,广泛传播的事例不胜枚举。从中不仅能看到群众文艺植根基层、有生活、接地气、凸显精气神的固有优势,而且可以深刻感受到:时代土壤变了,群众文艺正在形成新的风景。

  公共文化空间拓展群众文艺的“超链接”。去年,建筑工人易群林在深圳街头弹钢琴的视频走红网络,网友感动于他那一双粗糙的大手扛得起生活,也弹得了浪漫。易群林弹的那架钢琴,是深圳华强北步行街上8架公益钢琴之一。华强北街道办事处将其摆放出来,免费供人们弹奏。每天都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在此弹琴,开启一场场街头音乐会。以此为代表,一批小而美、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正成为群众文艺创作演出的新场域。无论是城市里的口袋公园、地铁美术展、艺术长廊,还是乡村中的文化礼堂、文化院落、乡村戏台,都在打开“围墙”,链接起更多群众文艺形式,鼓励新创意新做法,让群众文艺更好融入生活、点亮生活。

  互联网新媒介为群众文艺“开源扩容”。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基于互联网及其终端的广泛普及,文艺创作的大众化、非职业化、网络化趋势愈加凸显。网络作家从事着多元职业,直播镜头后站着无数“斜杠青年”和才艺达人,乡村短视频更是让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博主走到台前。可以说,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代表,群众文艺已经与网络文艺高度重合。互联网将散落在个体身上的经验、知识、才艺、技能挖掘出来,以“开源扩容”的方式激发群众创造热情,群众文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青年力量让群众文艺焕发新“神采”。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群众文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空闲下来的老年人专属。而今,从村超、村晚的运营策划,到广场舞的编排演绎,再到群众合唱的选曲编曲,新意迭出的群众文艺实践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有新颖的创意,有记录的热情,也有传播的意识,群众文艺在他们的参与下焕发出新的神采。天津南开区一所养老院里,90后青年院长和一群“80后”“90后”老人自导自演的短视频观看量颇高,一改人们对养老院生活的固有印象。平均年龄70多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以一曲激情飞扬的《少年》戳中无数年轻人的心。“朝阳”与“夕阳”相互奔赴、传统文艺样式与青年文化相互碰撞,让群众文艺的样貌为之一新。

  群众文艺变了,看待群众文艺、引导群众文艺、推动群众文艺发展的方式方法也要改变。发现群众文艺的新场景、新主体、新活力,从中发掘文艺创新的动力动能,破译文艺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密码,壮大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是新时代群众文艺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为什么需要群众文艺?因为这样的文艺和人民、和生活深深联系在一起,它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们以人民为表现主体,也以人民为创作主体,它们朴素真诚,带着烟火气,却又浪漫潇洒,凸显精神追求,这是群众文艺的永恒魅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9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