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村的文旅品牌(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发布时间:2024-11-28 05:54:01 来源: sp20241128

  图片分别为湖南益阳市清溪村风光、红色基因清溪书屋外景。   熊 晖摄(益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阅读

  一乡一品,一村一格,把地域元素发掘出来擦拭一新,作为文旅特色加以发扬光大,乡村全面振兴的场景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通过文学载体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提振村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水平,不仅让乡村全面振兴提质增效,同时也力求乡村全面振兴的可持续

  让文学价值成倍数在时代中延展,清溪村的经验无疑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创新创造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乡村文明新形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土地滋养的村庄,如果再被文学滋润,会“长”出何等模样?“富口袋”“富脑袋”相得益彰,这就是今天的湖南益阳市清溪村。

  清溪村,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故乡,也是他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的创作地。周立波在小说中写道:“我要经我手把清溪乡打扮起来,美化起来,使它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作家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对故乡发生的巨变惊讶不已——现在的清溪不但成了一座美丽的花园,而且还成了闻名遐迩的乡村书房、村民们的创业平台和乡村文化建设的典型。

  闲时看书“富脑袋”、文旅接待“富口袋”,成为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新山乡巨变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去过清溪村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巨变的背后矗立着这样一个关键词——文学,是文学助力清溪振兴,赋予其强大动能。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文化如何赋能振兴,乡村如何彰显人文,怎样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清溪村的建设实践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让软实力有硬作为

  文学属于软实力,在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中,清溪村偏偏要让软实力有硬作为,在文学这个平台上大显身手。不得不说,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精彩。

  清溪村潜心培育周立波故里这一文化资源,在中国作家协会支持下,利用民居改建了红色基因清溪书屋、儿童文学清溪书屋、立波清溪书屋、王蒙清溪书屋等21家书屋,形成一片集中的乡村书屋群落。这里还建成了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目前入藏签名版图书5万册,打造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收藏展示平台和创作交流平台。

  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景,吸引众多文学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打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水间的家》、湖南卫视《新山乡巨变》等知名文化栏目纷纷走进清溪,喜马拉雅等网络平台、携程等旅游品牌与清溪村达成文旅项目战略合作,湖南开通长沙至益阳的高铁文旅专列,吸引更多游客到清溪感受文学魅力,感受新时代山乡巨变。清溪村这种以文学为名片、打造乡村文化地标的做法收到令人欣喜的效果。2023年清溪村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收入1200余万元,同比增加40.3%,村集体收入达到120万元。

  在乡村文化诸多方面中,文学资源的转化利用难度无疑不小,但文学蕴含的潜力被清溪村挖掘出来,经营成一道别致的乡村景观。大江南北,万千村庄各有特色,乡贤遗存、老字号、地方美食、风俗传说等,一乡一品,一村一格,把地域元素发掘出来擦拭一新,作为文旅特色加以发扬光大,乡村全面振兴的场景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以文培元,彰显人文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清溪人深知这个道理,他们把人的提升当做振兴的关键,通过文学载体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提振村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水平,不仅让乡村全面振兴提质增效,同时也力求乡村全面振兴的可持续。

  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是人气旺、有生机。最是书香慰人心,清溪村书屋群落散发出的书香味,带来温暖的烟火气,烟火气又增添浓郁的田园风,从而构成一幅文学标识鲜明的新时代乡村社会风俗画。浓厚的文化氛围具有无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许多离开清溪的年轻人纷纷返回村里投身家乡建设,让清溪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人口“回流潮”。

  邓旭东是一名90后返乡青年,受邀担任“山乡有理·清溪一课”思政课堂主讲人后,热心传播优秀文化,把清溪村山乡巨变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他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的情怀感动了许多中小学生。鲁胜兰是外地嫁到清溪村来的,她为“清溪媳妇”这一身份感到自豪,每次娘家来人,她都要带去景点游玩,到书屋打卡。她还表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做一个正能量的榜样,为文学之乡贡献力量。周宾兴是作家周立波的堂侄,他深受伯父思想和精神影响,退休后主动把党员组织关系转回清溪村,积极参加村里的党组织活动,希望为家乡建设发挥余热。人气是最有说服力的数据,近年来清溪村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这个户籍人口7000多人的村庄,常住人口达到了9000多人。

  清溪村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要抓住机遇、借力造势、乘势而上。清溪人知道,要做好文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这篇文章,仅靠自己的力量不行,必须借智引力才能达到目标。为此,他们在中国作家协会精心谋划推动新时代文学融入大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积极寻求专业支持,把清溪村发展思路与中国作协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计划部署相衔接,将这篇文章越做越大、越做越好。2022年以来,中国作协陆续在这里举办“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作家活动周”和“益阳文学周”等全国性重要文学活动;组织广大作家深入清溪村采访创作、讲座授课、发布新书;帮助清溪村策划组织读书会、朗诵会、文学沙龙、演讲比赛等活动。现在的清溪村,小歌剧、小话剧、读书分享会、朗诵比赛、露天电影等文化活动接连不断,热爱文学、崇尚文化在当地蔚然成风。清溪村已然成为知名的“文学村庄”。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让文学在乡村全面振兴相应环节发挥功能,让文学价值成倍数在时代中延展,清溪村的经验无疑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清溪村的建设者们借助文学平台,在短时间内改变了村风村貌,提振了村民精神,增加了村民收入,让近者悦、远者来,为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做出了有益探索。

  乡村文明建设离不开坚实的文化内核。要让这个文化内核拥有较强的生命力,有效的组织和运行机制是基础,清溪村在这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清溪村党总支以及下设的5个党支部、200多名党员在凝聚村民思想上起到排头兵的作用。正是党员们在不同岗位上积极作为,广泛联系并影响身边群众,清溪村以文培元,彰显人文的倡导才形成共识。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离不开村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清溪村村民们用心培育“立波故里  文约清溪”文旅品牌,拓展清溪书屋功能和业态,在书屋基础上建设充满文学魅力的书香民宿。采取“公司+集体+农户”管理模式,为村民提供清溪书屋管理员、讲解员、电瓶车司机、保洁员等近百个就业岗位。村民办起大大小小的擂茶馆、农家乐,50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以书屋群落为基础,清溪村举办“花鼓戏剧节”“清溪村晚”等特色文化活动,持续提升文化旅游热度;植入生态观光游、农耕文化体验等多元农旅业态,开发文学研学实践基地、户外露营基地、产学研开心农场等“微旅游”市场,形成多条旅游服务产业链。走进清溪村,与优美田园风光相映衬的是村民的笑脸和络绎不绝的游客。时尚传统相交映,书香荷香两相宜,有村民骄傲地说:“一不小心,我们的家竟成了别人的诗和远方。”

  创新创造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乡村文明新形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清溪村的成绩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村庄虽小,只要有大气魄就不愁没有大气象;文化滋养,只要挥汗耕耘终会硕果满枝头。

  (作者为作家)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01日 19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