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数智化转型 美丽中国建设有了“新”力量

发布时间:2025-01-07 08:14:49 来源: sp20250107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将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的数智化转型,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意见》明确,将通过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技术,基本完成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智能化改造,基本建立与数字化相适应的新一代监测技术体系,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应用支撑基本实现全链条流程化、智能化,智慧监测全面推进。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表示,《意见》构建了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框架,明确了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成为了今后一个时期监测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出台《意见》,是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推动监测领域技术创新应用、催生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适应省以下监测机构垂改新要求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入推动解决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突出问题的内在要求,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现代化监测体系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再用5年左右时间,到2035年,现代化监测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说,“让我们的监测数据来为环境管理和人民需求提供服务,也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站岗放哨。”

多位专家告诉人民网记者,数智化技术正不断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赋能。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智能化预警和决策支持等手段,数智化技术帮助业务人员更好地了解环境状况、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比如人工智能赋能系统决策,提升风险预警与环境管理角色的精准度,物联网平台借助全要素传感器网络,实现全域全天候数据采集。新技术加持,数智化转型,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了“新”“智”力量。

“数智化技术使得生态环境监测能够实现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上述专家说,“通过部署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设备,实时收集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数据,并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集中处理和分析。数据分析是数智化技术的核心之一。通过对环境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分析污染物的来源、扩散路径和影响范围,为污染治理提供精准指导。”

在高质量数据方面,《意见》提出,要“严厉打击数据造假”“严禁擅自改动采样探头、监测设备和仪器参数”等行为。

近年来,各地也相继曝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在环评文件编制及企业自行监测过程中数据造假的行为,造假手段五花八门,花样层出不穷。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基于上述情况,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持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同时,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加人工智能的“穿透式”监管,用科技的力量来筑牢防范造假的防线。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杜绝弄虚造假现象?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应督促企业定期“体检”,及时公开环境监测数据和环保绩效,规范降耗减排与污染监控设施日常操作流程与定检定换制度,设置重大事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有效应对各类生态环保安全风险。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今年,生态环境部计划将2.5万个地方监测站点与国家联网,进一步提升监测网络的代表性和覆盖面。在1000余个国控站点实施监测装备更新与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技术应用场景。

(责编:王仁宏、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