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5:48:21 来源: sp20241125
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机遇期,高质量人才成为东北核心竞争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机遇期,高质量人才成为东北核心竞争力。如今,东北的人才回流趋势越来越明显。东北重新成为一些年轻人的选择之地。在他们看来,这里蕴藏着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新风口,可以在寻找创新创业的人生新机遇中,一展身手。
——————————
90后河北姑娘郭丹丹是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最年轻的准聘教授。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博士后出站后,她看到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在招聘,于是发了份简历。没过多久,她收到了吉林大学诚意满满的答复邮件。
2023年2月,郭丹丹入职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按照吉林大学“准聘-长聘”岗位聘用相关政策,郭丹丹申请到学校科研启动经费,组建起科研团队。一年内,她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获评吉林省高层次E类人才。
如今,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聚集了一大批像郭丹丹这样,从一线城市或海外归来的高精尖人才。近年来,东北三省进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新兴制造业、科技创新、服务业等领域持续发力,随着这些新领域的发展壮大,不断释放出人才需求、增加就业岗位。在一些选择重回东北的年轻人看来,这里蕴藏着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新风口,他们可以在寻找创新创业的人生新机遇中,一展身手。
重回东北,扭转人口净流出局面
随着产业升级迭代,东北三省人才政策不断升级加码。“长白英才计划”“龙江人才振兴60条”“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东北持续加大人才引进政策力度,用真金白银和不断完善的配套政策,传递对人才的渴求与诚意。
2023年,吉林、辽宁两省实现人口净流入。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吉林省人口实现了由2022年净流出18.07万人到净流入4.34万人的转变,2011年以来首现净流入。2023年,辽宁省人口净流入8.6万人,扭转了连续11年人口净流出的局面。
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吉林省人才工作推进会的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来,黑龙江省人才资源总量增加26万多人,高校高级职称人才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连续3年,吉林省高级职称人才从净流出转向净流入。2023年,辽宁省全职引进海内外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4387人,同比增长77%。
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机遇期,这些高质量人才成为东北的核心竞争力。
决定重返家乡时,宋轩已离开吉林20多年。其间,他在海外求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回国后,他进入南方一所高校任职。
2023年11月,宋轩作为优秀人才代表,参加了吉林省在深圳举办的当地知名企业家和吉林籍人才代表座谈会。这成为他人生发展方向的转折点。
座谈会后一个月,宋轩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学,受聘为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在宋轩看来,当前正是家乡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自己应该回来做些事。
在吉林大学,宋轩组建起科研团队,用人工智能赋能吉林传统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同时与中国一汽等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
在东北一些城市,吸引人才回流的政策与行动高频而密集,并不断推陈出新。
近几年春节前后,吉林省都要举办“吉人回乡”创业就业合作座谈会。邀请众多回乡探亲的创业就业人才齐聚一堂,请大家畅谈机遇、事业与理想,分享如何让个人发展与东北全面振兴同频共振。
2024年吉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通过“吉人回乡”项目,已有58.2万人回到吉林创新创业。
5月30日,6800多名博士奔赴辽宁省沈阳市,参加2024“博士沈阳行”活动。博士们乘坐“兴沈英才”号列车抵达沈阳,迎接他们的是鲜花和高规格的欢迎仪式。活动中,有497家单位提供了8000多个博士岗位。
除了岗位洽谈,还有与院士面对面、参观人才公寓、城市体验等活动,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士充分了解沈阳的人才政策和城市文化。
兴利除弊,优化营商环境
医疗健康人工智能领域创业者张少典一直在寻找企业发展的新空间。最近他把创业坐标从上海市移至长春市。
如今,不少投资者和创业者将东北作为投资新热土。2016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张少典回国创办了上海森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疗健康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企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公司业务的扩张,张少典谋划设立企业北方中心。当年回国创业时,张少典赶上了行业发展风口。如今他把吉林作为未来发展的新风口。
今年3月底,在位于长春的长新创谷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森亿智能北方中心正式运营。从第一次与长春新区接触,到企业完成上市前最后融资,张少典感受到政府部门的实干与高效。
张少典创业团队将北方中心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发力点,负责开发和拓展北方省市的业务,他计划将上海总部部分研发工作也迁入长春。
“当前南方地区竞争激烈,东北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潜力巨大,机会更多。”张少典说。
在今年4月举办的吉林省人才工作推进会上,张少典如此分享他选择在吉林创业的原因:“优越的区位优势、优良的营商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即将腾飞的美好前景。”
在辽宁,政府部门开展“办事不找关系”改革。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让不同经营主体感受到营商环境变化带来的温度与力度。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企业拥有国家级研发创新团队,创造了百余项中国机器人行业首创。
辽宁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新松机器人”深耕于辽沈大地。这家企业已经研发出十大类百余款移动机器人产品,覆盖全行业全场景化应用。
“新松机器人”在加速创新发展的同时,见证并受益于辽宁营商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进表示,辽宁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冬季,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让全国游客感受到当地政府服务能力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提升。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中,黑龙江省获评进步最明显5个省份之一,哈尔滨市获评进步最明显5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之一。
近年来,不断有超百亿级重大项目落户东北三省。总投资超120亿元的联顺绿色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在黑龙江投产,总投资超300亿元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长春,华晨宝马投资100亿元在沈阳建设全新动力电池项目。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政府服务力度,大力进行营商环境兴利除弊改革,东北由此成为各种经营主体眼中发展新风口。
拥有事业与生活,让年轻人更有干劲
能同时拥有事业与生活,如“鱼与熊掌可兼得”,给了在东北干事创业的年轻人归属感和踏实感,他们为此津津乐道,更有干劲。
东北的生活和创业成本低,房价和物价不高,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丰富。不仅如此,近年来东北在文旅资源领域不断开发、深耕,让年轻人对东北的认可度和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3年前,95后王志博辞掉在深圳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到家乡辽宁省沈阳市。当初,他离开沈阳去成都求学,再次返乡时已是一家四口。
虽然在一线城市收入较高,但生活成本也高,王志博夫妻俩经过一番比较,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沈阳。
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王志博,更看好家乡的未来发展,他认为传统产业升级迭代、新兴产业不断聚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曾经,一些年轻人把东北老家当作在大城市打拼之后的退路。如今,这里成为不少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新选择。
从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姜山去汕头读研究生,在南方学习和生活多年后,他萌生回老家的念头。看到吉林石化公司在招聘,他投了简历。如今,姜山成为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ABS树脂研发中心的一名实验工程师。
“既然打算回到家乡,为什么不早一点回来?”回到家乡的姜山成了“香饽饽”。入职一年后,姜山负责了很多“高大上”的科研项目,获得很多不断探索、创新的新机遇。这正是姜山一直期待的“可以让人快速成长的科研岗位”。
他对学弟传授工作经验,“只要专心干事,就会获得成长成才的好机会,企业看重的是真才实干”。
今年34岁的黑龙江姑娘陈雨佳把目光投向东北辽阔的黑土地。在她看来,东北有广袤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农特产品,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返乡创业大有可为。
大学毕业后,陈雨佳成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看着家乡宁安市上官地村品质优良的石板大米卖不上好价钱,陈雨佳决定返乡“种田卖米”。她自称“种米姑娘”,带着团队的年轻人一起开网店、做直播、拍短视频,从插秧到秋收的各个环节都展示给消费者。
在水稻种植基础上,陈雨佳通过村集体经营、村民入股的模式,成立旅游公司,打造稻田主题公园,玻璃栈道、环湖景观道、风车水车公园、野餐营地等观光和体验项目,吸引了游人。
最近,她正忙着对民宿进行升级改造,让游客入住体验更加舒适。
同样从广州回到家乡延边州敦化市创业的丁淇,也看重家乡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
刚回敦化时,丁淇在市里做起服装生意,攒下“第一桶金”。但这并不是她的人生目标。
多年前,敦化市三道河子村遇到发展瓶颈,缺少支柱性产业。三道河子村是丁淇出生长大的地方。她动了回农村的念头,“想为家乡做点事”。
“回农村能做什么?能改变什么?”一番思考后,丁淇决定返乡种植鲜食玉米。吉林地处黄金玉米带,种植鲜食玉米比大田玉米附加值要高得多。
一开始,对种植技术一窍不通的丁淇走了不少弯路:收购的玉米质量参差不齐、采收不及时影响口感等。每当遇到困难和瓶颈,她都能得到来自政府部门和高校专家的及时帮助。
这两年,丁淇打造了“喜乐掰掰”鲜食玉米品牌,玉米口感稳定率提升到95%,实现了255亩鲜玉米田的有机认证。她的鲜食玉米厂带动了当地150多名村民再就业。
今年,丁淇通过细分消费人群,推出了儿童玉米、女士低脂玉米等7大系列产品。丁淇希望用轻快有趣的年轻态设计,打破东北农产品给人的粗糙印象,拉近农产品和消费者的距离。她同时开设了线下农产品体验店,把体验店打造成村里的网红打卡地。
丁淇向年轻人发出邀请:回到家乡,干一番事业,建设美好家乡。为此,丁淇创办了三河基金,用来支持村里人才引进,鼓励村里的年轻人走出去学习、进修。
相关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2023年,吉林省实现毕业生留吉13.3万人,留吉率超过60%;辽宁省引进高校毕业生40.1万名,同比增长20.8%;黑龙江省内高校毕业生留在哈尔滨的人数为4.34万人,近5年来首次实现近20%的增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