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圈粉”Z世代,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发布时间:2024-11-26 00:06:18 来源: sp20241126

  【地评线】徽评:非遗“圈粉”Z世代,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今天,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不只是非遗传承人坚守的一门传统手艺,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受年轻一代追捧的时尚元素。这些天,人们借助端午假日,在沐浴传承千年的端午文化、感受来自历史长河的自然文化遗产中沁润心智、增强文化自信。

  一个现象,清晰可见。在数字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成为他们追逐的“国潮”新风尚。前日,有平台发布了《2024非遗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越来越多人传承和传播非遗,95后、00后成为生力军;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的则是00后和60后。“年轻面孔”走进非遗,青睐传统文化,他们以崭新的视角和热情,为来自老祖宗的文化遗产和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西安00后皮影传承人借短视频,用皮影演绎迈克尔·杰克逊、擎天柱,让古老技艺频频打破次元壁;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95后郎佳子彧用面塑还原宫崎骏动画、冰墩墩,让年轻人感受非遗的潮酷;95后遂溪醒狮和狮头彩扎传承人记录舞狮日常,分享狮头彩扎制作,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传得更广……非遗视频和直播带动用户种草、打卡及消费,而Z世代作为这一风潮的引领者,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将非遗文化推向新的高度,使其成为新时代的“社交符号”。

  非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记忆。老墙、青砖、飘檐、瓦当、椽梁……漫步在文化底蕴浓厚的老街,品味一砖一石、一房一瓦、一街一巷,聆听光阴的故事,邂逅历史的变迁,这样的浪漫,沁人心脾。端午期间,邂逅非遗,“民俗小城游”成为热点。年轻人走进西安街头,独立背诵《长恨歌》全文,免费获得华清宫景区的参观门票;在北京,“长城脚下、古韵京西——门头沟城堡古村探访之旅”“古迹巡礼、沉浸夜游——延庆长城万象打卡之旅”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纷纷身临其境感受独特的历史魅力。我国遍布着1200余片历史文化街区,风格各异、仪态万千、吸引“青春心”。当“古老”与“年轻”碰撞出欣赏的“火花”,非遗魅力焕发新生,Z世代成为其热烈追捧的新力量,值得进一步培育放大。

  文脉千年,物载华章。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历史文化古迹、自然遗产地调研,强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潺潺流水,绵延不绝,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与灵魂。无论是京剧的唱腔、昆曲的婉约,还是剪纸的细腻、刺绣的精美,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审美追求。然而,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形式曾一度面临失传和遗忘的危机。如今,“国潮风”兴起,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传承和传播非遗的生力军,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便得到了进一步释放,有助于推动非遗传承和创新 “回归千家万户,回馈百业千行”,从心底里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领略祖国文化之韵、自然之美。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直播展示、云上非遗、文创商品等,都很具有时代特征。打开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参与到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中来,不仅能让人们打破时空距离就可深入了解各地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还能带动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这样的实践,值得鼓励。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如何在保持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实现与现代生活的有效融合?如何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和创新者?都提示着我们应该持续加强非遗文化的普及和教育,加强与非遗相关的产业合作和研发,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和创新者,塑造数字时代更多独具魅力的非遗场景,全方位推动非遗文化创新发展,走进千家万户,流淌在每一个人心田。(作者 周军)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