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土特产”里的科技感

发布时间:2024-12-23 00:34:58 来源: sp20241223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土特产”里的科技感

五月初夏,早熟的荔枝挂上枝头。而在广州,一批去年6月低温保存的“冻眠荔枝”已经上市,其色、香、味与鲜荔枝不相上下。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徐玉娟介绍,该所的荔枝保鲜加工研究团队,成功突破了荔枝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可以使保存10个月左右的荔枝维持鲜果的八九成风味,实现荔枝的“全年上市”。

“冻眠锁鲜技术是在10分钟内将新鲜荔枝迅速冷冻降温至零下18摄氏度,让荔枝形成细小、致密且分布均匀的冰晶,进入生理冻眠状态,以长期保持良好的口感。这项技术采用纯物理的保鲜手段,不添加任何化学防腐剂。”徐玉娟说。

图为“冻眠荔枝”的冷冻流水线。(受访对象供图)

荔枝中蕴含的科技不止于此。在茂名高州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实验室,荔枝育种团队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古荔树,培育更能抵抗恶劣环境、更耐储存运输的新荔枝品种。科研人员介绍,一些新品种已经进入嫁接实验阶段,明年将小范围推广种植。

据了解,过去两年间,借助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保存的700多份荔枝种质资源,已培养出2300棵杂交育种荔枝树苗。通过推广良种,目前茂名全市优质高产荔枝品种比例已达80%。

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果农展示古树上采摘的荔枝。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荔枝能休眠”“种地不下田”……记者在广东田间地头观察到,随着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不断推进,农业正在变得更高效、更现代,一批“土特产”里有了科技感。

广州增城区是“丝苗米之乡”。走进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排排水稻抽穗整齐,长势良好。无人机飞手卿洁正忙碌穿梭在田间,为稻田喷洒农药。

卿洁回忆,过去农民需要背着几十斤的水桶、喷雾器下田洒药,既辛苦,又浪费农药。如今专业机手拿着遥控器,一两天内就能完成千亩农田的飞防工作,洒药均匀又高效。

“以前两人只能管理二三十亩田地,下田还会踩得两脚泥。现在工作交给自动化机械,农民把剩下的精力投入销售环节,让丝苗米卖得更好。”卿洁说。

图为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受访对象供图)

北大荒农服集团华南区域中心副总经理田海滨介绍,今年春耕时期,增城超过5000亩稻田综合运用了包括智能辅助驾驶、侧深施肥、宽窄行插秧等多种技术,加快水稻种植效率的同时,节约肥料10%到20%,“合算下来,仅在耕种环节,每亩成本就省了100多元。”

有着百年历史的丝苗米拥抱新科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场景逐渐成为过去。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4年广东全省春播农作面积达3031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70%。

位于湛江流沙湾的巨型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岭南大地上,科技为更多特色农产品注入新力量。在“金鲳鱼之都”湛江,智能化、现代化的海洋牧场养殖装备不断走向深海;在“青梅之乡”揭阳普宁,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2%,位居全国前列。在广东“百千万工程”的牵引下,省内百家高校院所与涉农县(市、区)结对共建,选派114名高校驻县服务队队长、副队长,达成校地合作清单达800余项,助推一批农业县域的“土特产”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德忠说,广东将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10个全产业链产值达百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带,抓住岭南果蔬、南药、大米、茶叶、花卉、畜禽、水产等特色标志产品,做好品种培育、质量管控和品牌建设,把优势特色产品做出品牌、做大规模、提升价值。(记者熊嘉艺)

(责编:罗知之、陈键)